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时间:2022-09-29 04:50:04

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渗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学领域里,网络资源也被频繁利用。这一学年,我们佛冈县四小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全校全面铺开,为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以下就谈一谈我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网络资源。

一、课前预习,介绍背景。

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布置学生先自由读文再质疑、释疑,因为这一篇文章记叙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从外国商人那里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学习这篇课文,历史背景介绍得不清楚,四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的。于是我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把搜集到的鸦片战争大概是怎样一回事放在平台播放给学生看。之后,让学生自由谈谈对鸦片战争的了解,我随机进行点拨、小结。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能体会到“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更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所以学生在朗读时,个个慷慨激昂,感情非常投入。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从网上下载的一段视频:夜深了,一个小偷正划破玻璃,试图偷窃珍贵的字画,突然警报声响起,警察马上跑来抓住了小偷……这样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小偷划破玻璃,警报怎么就响了,其中的奥妙在哪儿?这样的课件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了学生对新型玻璃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想象是以活跃的思维为前提,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时,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天空中出现了“马”“狗”“狮子”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天空中还可以出现什么,是怎样变化的?”开始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简单地说出像小猴子、像小狗等。此刻,我适时地把从网上下载的形态各异火烧云的图片在打屏幕上播放,五彩缤纷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讨论声不绝于耳,最后学生可以这样描绘火烧云--“看!小猫和小狗在唱歌,它们唱得多欢啊,高兴得脸都红了……”“这座连绵起伏的山镶了金边,太阳正躲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这样的想象可以丰富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扩大视野。

在学习了《台湾蝴蝶甲天下》这篇课文后,我发现学生对台湾五彩斑斓的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专门上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台湾蝴蝶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登陆网站,发现了很多蝴蝶有可爱的名字,有的甚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更能体会到台湾蝴蝶甲天下!在汇报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突破了教材阅读的局限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材不是我们惟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应用网络资源,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上一篇: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被放射性蜘蛛咬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