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29 04:35:30

音乐疗法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摘要:音乐疗法在改善情绪、缓解疼痛、疾病治愈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同样有积极的作用,论文从音乐疗法的作用和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分析中来进行探讨,以深化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疗法;新生儿;临床

音乐是类似于语言与声音的一种特殊信息,能够使机体得到愉悦的体验,促进良好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消除烦躁情绪、缓解病痛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研究人士的重视。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新生儿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而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新生儿的恐惧和烦躁,作为一种积极的自然疗法,具有社会及医疗价值。

1音乐疗法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1.1稳定情绪 新生儿在承受病痛或环境的改变时,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的情况,医生在治疗中往往无所适从。音乐具有抑制各种压力、稳定情绪的作用,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焦虑状况,在音乐的环境中,新生儿的情绪逐渐镇静下来,紧张和恐惧得到抑制,负面情绪明显改善,这对开展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1.2缓解病痛 病痛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痛使新生儿焦虑、烦躁,甚至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而音乐频率可以促进内啡呔的分泌,内啡呔具有缓解病痛的作用,帮助新生儿转移注意力,分散对病痛的关注。研究显示,在聆听了一段时间的音乐之后,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脉搏都区域平稳,频率值较开始阶段要低,并且焦虑计分开始下降。

1.3降压作用 新生儿由于习惯了母体环境,适应外界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困难,出现情绪烦躁、血压升高的情况,音乐在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新生儿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下降,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卧床降压。

1.4改善睡眠质量 由于音乐可以有效的缓解新生儿的压力,使之处于放松状态,消除了对外界的警惕和烦躁情绪,逐渐适应下来,此外,随着对疼痛注意的分散,病痛作用越来越小,都可以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使新生儿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

2音乐疗法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

笔者选择在本院2013年度出生6 d后的正常单胎足月新生儿86例,将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为43例,一组为音乐疗法组,一组为对照组。新生儿由于处于新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在使用音乐疗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①音乐类型的选择,选择一些钢琴曲、轻音乐、摇篮曲等音乐内容,以旋律优美、自然舒展平缓、波动性较小的乐曲形式为主,推荐的乐曲有《小夜曲》、《催眠曲》、《摇篮曲》等,主要选择的依据是音乐的舒缓、优美,不会导致情绪的波动;②音乐疗法的播放形式:播放的形式要根据所处的环境而言,包括CD光盘、磁带、唱片、录音机、电脑等形式;③音乐播放量和治疗的时间:音乐治疗的主要形式为舒缓、优美的曲目,因而音量不能嘈杂、喧闹,分贝一般

以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d进行抚触为分析对象,事先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55%左右,抚触台的高度为85 cm左右,室内的光线柔和,墙壁有色彩鲜艳的图片,并且要准备好毛巾、尿布、润肤油和湿巾等。抚触操作时,先让新生儿处于仰卧位,抚触的顺序依次为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然后让新生儿处于俯卧位,抚触背部和臀部,抚触操作必须轻柔适度,一般需要让有经验、且富有爱心的专业人员承担。音乐疗法组按照音乐疗法在抚触阶段播放音乐,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抚触。临床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以新生儿哭闹和舒适性为评价指标,统计在临床分析的当天,新生儿哭闹的时间和次数的统计信息,见表1。

从上述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音乐疗法可以明显的较少新生儿的哭闹次数和时间,换言之,即是提升了新生儿的舒适度,在临床研究中,音乐疗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3音乐疗法的讨论

音乐疗法对于平稳新生儿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和舒适度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音乐使人放松,消除紧张情绪,从仪器监测的数据分析来看,音乐可以使呼吸的节律缓慢,改善人的血压下降,脑电波的R波增多,血容量显著提升,升高皮温,有效的提升机体的活力。新生儿离开母体感到烦躁不安,其潜意识中的焦虑和孤独感被激发,总体上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睡眠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音乐疗法促进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和树突的发育,为新生儿构建和谐、优美的环境,新生儿对音乐比较敏感,受音乐的感受程度高,有助于减少不安的情绪,放松身心,减少哭闹等情况[3]。

4结论

作为一种新颖的疗法,音乐疗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互结合,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辅助方式提升新生儿的舒适度,为临床治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但相关应用还不层数,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5-227.

[2]雪丽霜,叶梅艳,杨巧玲,等.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0(10):728-730.

[3]刘新菊,王向静.抚触的发展史与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807-1808.

上一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选择 下一篇:十枣汤联合甘遂灸敷神阙穴治疗恶性腹水17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