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正艺术创作和教育的创新性

时间:2022-09-29 03:43:54

李魁正艺术创作和教育的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B

李魁正先生是我国当今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大家之一,他的艺术历程经历了工笔、新工笔、新没骨、泼绘等前后变化。这一个个过程,是不断求异的过程,并且把这一个过程变成了艺术品格不断提升的过程,他的画不仅个性越来越鲜明,而且品质也越来越高。

李魁正先生的创新性体现在他的“新思维”上。早在1990年,李魁正先生就著文讨论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性。工笔画是李魁正先生的老本行,功底非凡。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他的作品中,勾线不断弱化并最终消失,蜕变出一批没骨工笔画,一改千古不移的洇染,常在形象的轮廓部位渍出一种似是而非却又颇有意味的线。他的画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因素,艺术个性渐趋明朗。但在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他对宋人花鸟画中的空间意境越来越深的体悟。正是有了新的体悟,他感到了传统手法之不足而求助于西方绘画,正是新的光、色、形、境使他淡化勾线走向了没骨。而李魁正先生作品中的空间意境与宋人花鸟画中的空间意境的最大不同是由实的诗境转向玄的诗境。

其后,李魁正先生又探索出一个新的领域:泼绘。它以浓重润墨的大面积墨色铺陈进一步强化了个性,也进一步强化了空间意境的玄学色彩,真正形成了李魁正先生的典型风格。泼绘,是他既从西洋绘画中得到的启示,也是对传统文人写意泼墨画“为我所用”的择取。他把泼墨改成泼绘,就是用墨色并举制造团块结构,在发挥墨的作用的同时,突出色彩的表现力。他的泼绘既写又制,其目的是创造带有抽象意识的意象表现。李魁正先生泼绘的创作特色是工中见写,泼中见工,绘中有气,他还善于在静中求动,在动中求静,在保持传统民族绘画的内在精神的基础上,添进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对艺术家而言,贵在悟性。所谓悟,就是悟人生,悟宇宙,悟艺术的本质,说到底,是悟自己的心灵与大千世界的融合。这种悟性就体现在李魁正身上。

我亲眼看到李魁正先生在创作中很坚守自己的个性表现特点,即团块结构、富于光感和以黑衬白。团块结构就是他并不刻意强调和突出传统的笔法、线法,而是尽量把握色墨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制造一种以团块为主的节奏和旋律。富于光感是相对传统的平光和固有色来讲的,更多地吸收和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侧光、侧逆光和讲究色调及色彩变化的特点,而使画面富有一种光感。这种光感具有与传统绘画所不同的特殊魅力而更能引人入胜。光,已成为李魁正先生画面视觉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因素,是他画面视觉中的穿引线,光打通了道、意、象、言四个层次。

李魁正先生常说:“画家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不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画家,而是有着前瞻性而又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的创新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同。他的作品无论大小,自成一法,观之即有一种睥睨千古之势,发时代交响之律动,还有摧锋陷刃不可阻挡的大气与霸气,浪纵脱俗、潇洒自然,如高山流水,亦诗亦画,寓画家情怀于笔墨之中。他能把复杂的画与理、理与法、法与化、花与意、意与笔、光与影、墨与气、气与神、神与情相联相生,深入浅出地诠释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一种虚灵悠扬的境界。

能把自己的心血传递给他人,能把时代的结晶延续给后代,是需要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精神的。在这一点上,李魁正先生是最值得我们佩服和敬仰的师长。

在与李魁正先生的学习接触中,他给我强烈的感觉是以精勤、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对我们学生的教导满是热情而又谆谆不已,并与我们一起积极地面对时代的瞬息变幻,去探寻创作的真谛。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新思维”主张。他提出的“新思维”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是对社会有深刻认识提出的,它不仅会在美术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在其他领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李魁正先生在中国画教育中明确给出的主题词是“时代与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纲略,在他主编的《时代与民族精神》论文集中,从五大板块和十九项研究课题,涵盖了中国画教育的宏观思维及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花鸟画教育中的见解和学识、要求,读后使人感触颇多。在李魁正先生的语境中,民族精神是根本,时代精神是方向,所以他拟定了“立足本根,面向未来”的八字教学方针。对此,我对李魁正先生始终执着倡导的“立今”,艺术创作对“时代精神”的直观的提出,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及时教育和及时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思考体现了创作思想,《时代与民族精神李魁正研究生教学新思维与创作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体现了李魁正先生对传统的重现,对生活的重现,对创作的重现。强调富有哲理而又自觉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充满激情而又积淀对审美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时代与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更能显出深邃真理的面貌,必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贯的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种延续传统而走向现代的突破性发展的范式。

李魁正教学新思维的特色有几点很重要。其一,中国画思维方式的训练;其二,传统技法的分类研习与形式法则的探讨;其三,现代造型观念与语素的植入;其四,以学养画的品格培养。

在《时代与民族精神》论文集中,其主旨是“立足时代,发扬民族精神”。他培养学生的宗旨和理念是:工笔、没骨要在行,写意泼绘要认真开拓新方向,广泛涉足中西文化艺术,完善艺术思维和知识结构;研究生教学的基本特点是立体交叉与多方位。

教学新思维体现在创作环节,主要是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方法上进行的开拓性探索。如以先进行色彩设计取代了先取形构图的传统创作模式,从而摆脱色彩为形所役的不科学的创作方法局限;或者根据图式需要构建画面形式美,而寻找与构思相对应的最佳构图样式。另外,以画面的视觉审美需要为第一性,用色彩设计的方法作为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新手段,即把审美激情放在第一位,理性构思放在第二位,以此作为对传统习惯创作方式的一种补充,从而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创作教学思维的开拓、理念的转换、方法的多样,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开放的创作思维空间。

李魁正先生是一位勤于思考、擅长系统思维的画家,在他的教学体系中始终倡导中西融合、工写结合意象抽象化的道路,特别是他严谨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的说古论今,从理论到实践、从前人到今人、从艺术的发展到个人风格的形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用他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创作能力,鲜明的个性特点,把没骨、工笔、泼墨彩绘、中西绘画的融合等手把手地传授给我们。在他的指导下,我尝试了没骨画的创作,得到他的高度好评,并亲自给我的作品命名为“展秀惜春”。经过系统学习,我不但在专业上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种表现技法,还在艺术思想、艺术思维、艺术理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画现代性思考的再思考的话题,受到国内外专家好评。

上一篇:现代人文视野下的《艺术学概论》教育意义及编... 下一篇:二胡演奏艺术的至高境界――气韵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