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差异看数学探究学习的障碍

时间:2022-09-29 02:58:58

从三个差异看数学探究学习的障碍

摘 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但目前的探究学习效果不佳,究其主要原因,是教与学的差异造成的,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的差异研究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障碍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三个差异;探究学习;障碍;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78-01

笔者自教改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感到难于真正实施且效果不佳,总有“学生无处下手”的感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教与学的差异造成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的差异研究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障碍及解决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的之间的差异

当前初中学生学习的数学基础课程有一部分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感觉数学比较枯燥乏味,一部分学生拼命苦读、苦练来实现自己和家长的愿望,在学习中沉浸于题海战术之中,不愿花时间去提出问题、去创新;有的学生只知道玩。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则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自然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完善。这两种目的上的差异是制约着教学过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和老师都要重视过程性学习,要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同时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人人都去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大胆地创新。

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之间的差异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从书本上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生动活泼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潜在能力。但有些学生基本功不太扎实,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制约着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性教学时首先应选择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操作性较强的课题,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起点,以低起点保证课堂上各个层次学生操作的可行性;其次是对于某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定理课应更多地运用“直观化”原则,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抽象,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这样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师生双边活动可以比较自然地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逐渐减小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都能根据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往往却容易忽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水平,这是制约教学过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1、在引入环节,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过于平淡,不足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果能将同一情境发挥多种功能及人文素材为背景,会更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在引入环节教师注意到了新颖性和趣味性,并且也恰当地设置悬念,但在教学的主体环节未适时地再一次或几次设置悬念,借以强化学生的积极性。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节课前1至15分钟学生的兴趣呈上升趋势,15至25分钟能基本保持,以后便呈下降趋势(基础较差的学生注意力相对更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地多次设置悬念,以鲜艳的色彩、空间的直观图形、运动变化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兴趣能得以保持。

3、在教学的主体环节,教师基本能考虑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注意到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的进度,无论教师的教案设计得多么完美,总会出现与老师的思路不相吻合的情况,又由于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领悟能力也较弱,出现思维的闪光点不容易,如果其思路经常受到老师的排斥,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将“过程教学”异化为“结果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积极捕捉学生思维闪光点,不求完美,但求过程,真正让学生去探究和创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在结尾环节上,教师未采取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获成功感。常规做法是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内容,或总结思想方法。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初中生来说,如果在结尾只是总结抽象的东西,势必会让他们感到空洞乏味。

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每节课安排测试这一环节,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这就可以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心理战胜他们懒惰的一面,从而达到保持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普通的初中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不仅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基本的数学思想,获得基本的思想活动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数学的探究性课堂上既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会表现得非常精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某型发电车供给车总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