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增:理性风控

时间:2022-09-29 02:48:25

自2004年担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总会计师以来,刘宝增带领西北油田财务团队,以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为抓手,细化过程管理,强化分析与控制,落实可量化考核的责任体系,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工作由浅入深、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套基本方法、两个先进理念、两条控制系统,和以“增产增效、优化增效、挖潜增效、降本增效”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增效管理活动。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刘宝增并不多谈,他在思考谋划接下来的全面风险管理项目。

1987年,从河北地质学院会计系毕业后,刘宝增主动申请到地矿部塔北勘探联合指挥部,成为一名会计。扎根边疆,一干就是25年。如今,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北油田”)总会计师,他的工作重心是企业战略布局和管控举措,其中,全面风险管理是2013年的核心要务。

从事后,到事前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风险管理就是要提前管理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和“疚”。

“近些年,包括中石化集团在内,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刘宝增说,“前段时间我去美国,跟专家探讨这个问题。国际上大企业集团都非常关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是,中国很多企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事务性问题,特别是应对一些事件后续发展的态势,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事后管理’。而风险管理实际上更多的是引导大家实现‘事前管理’,控制风险的发生。”

刘宝增表示,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应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要知道企业有什么风险,风险点在哪。“企业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很多企业搞不清楚具体的风险是什么,每种风险的风险度有多大,而明确这些非常重要。通常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大体分为5类: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作为一家石油天然气资源类企业,如何确定我们的5类风险,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是风险管理首先要做的。”

其次,应对风险进行评估。刘宝增认为,主要应侧重于量化的评估。比如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损失度有多大,以此先确定分析评价的方法,建立一套评价模型,形成参数设置。同时,因为每年的风险评价都不一样,所以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应用的方法体系,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排名、分析、评价。

再次,研究出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制定相应的风控策略和措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实质性的一个步骤。它所涉及的面很宽,包括企业管理的所有维度,从体制设置、机构调整,到岗位设置、员工培训等。”刘宝增说。

第四,评价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企业要有一套评价方法,定期地对相关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比如评价其对风险防控产生的作用如何。

通过这样一个体系的搭建,可以实现企业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企业管理也会因此发生质的变化。“当然,整个体系的搭建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他补充说。

从员工,到高管

刘宝增介绍,2013年,西北油田将把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立项实施,推动企业有效搭建风险管控体系。

“靠现有的内控和内审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所谓的风险管理工作,将来整个体系建成以后,也不会是一个部门来做这项工作。”刘宝增表示,整个企业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是风险管理者,都有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他把风险管理人员,大体上划分为3类:

一类是企业的高管。这类人很少,但是作用很大,要让企业的高管,从理论上到方法手段上,具备风险管理的理念、意识和能力。同时,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高管,因为他们最容易出现风险问题。

第二类是员工,或者说是企业的部门、单位,以及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他们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中坚力量,要靠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判断风险、控制风险,同时也要应对风险产生的后果。”刘宝增说。

第三类是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比如内控、内审、效能监察部门。这些部门主要是来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当然,也要重点监督一些重大风险的管理控制过程。“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评价控制,是裁判,他不能冲到一线去。”他强调。

可见,实际上风险管理是贯彻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

分步骤,重平衡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做了风险管理的尝试,但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刘宝增说,“这方面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加快推进步伐。”

关于具体实施的计划,刘宝增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个方面要看中石化集团从整体上如何部署这项工作。中石化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傅成玉董事长到了中石化以后,他特别强调风险管理问题,前两年中石化就已经提出了风险管理,我们西北油田将按照集团总体设计及架构来实施。”

第二方面,就企业自身来讲,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要立足自身进行管控。“比如西北油田是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和炼油化工的差距很大,我的初步设想是从2013年启动,借助一些外部的专家力量,用2~3年的时间,把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全部建立起来。”

刘宝增说:“从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都很欠缺。当然风险管理不是通过管理把所有风险都消除,只能说是把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和程度。同时,要明确哪些风险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在企业风险态度的选择上,要把握承担风险的对策,即通过怎样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风险降低到比较小的程度。”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内控,我认为内控只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方法。从企业层面上来讲,现在企业内部有内控、内审、效能监察,多层次管理、监控,都是多维度的管理,这实际上就存在管理疲劳、监督疲劳、重复劳动的问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被监督的对象感觉到应接不暇,影响了工作效率。”他接着说,“因此,要强调企业组织内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效整合。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以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组织体系架构上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搞得太繁琐,毕竟企业主要的任务是要谋划发展,不能把精力都放在这方面,要把握风险管理效率效益及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上一篇:蒋灵:海纳厚生,正道修远 下一篇:CFO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