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9 02:18:38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摘 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发展的地方。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初中生物不需要参加中考,这也就给我们生物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需要像中考科目那样围绕分数去学习,但学生没有分数的压力,思想就不够重视,这更要求我们不断思索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发展的地方。为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钥匙,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当堂训练的习惯,以及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

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挥小组合作性学习的优势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其优越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1.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通过尝试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了学生精神中强烈的发现意识、研究意识、探索意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的发挥余地,人人参与到学习中,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力。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逐步培养主动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交流锻炼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学生获得表现机会多了,学生在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时,会进一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3.小组合作学习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案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提出要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是一门科学,既然没有中考压力,平时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习惯、学会学习等。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查阅书本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工作,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发现生活的美,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但生物还需要参加会考,平常复习时,教师不妨可以变通一下,譬如说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列出重要的内容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梳理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归纳能力会有所提高。

四、反馈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反馈练习时,为了避免养成学生思想上的堕性,教师不能选择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讲解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把评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这个时候学生比较放松,思想受的约束少,能对他人的答案大胆地提出质疑。但有些学生提出质疑时运用某些观点会发生偏差,这时教师要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错误并跟他们沟通交流,他们就得到了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跟上新《课标》的脚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玉忠.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认清改革方向,感悟新课程理念》.

[2]林格,程鸿勋,唐曾磊.自主学习[M].新世界出版社.

上一篇:“辅”创业理念 “导”创业方向 “圆”创业梦... 下一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