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9 01:35:02

肿瘤科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可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由于疗程长,用药复杂,药物刺激性大,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药物外渗。本文综述了我院肿瘤科病人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75-02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可导致组织细胞坏死。由于疗程长,用药复杂,药物刺激性大,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药物外渗。据统计,国内化疗药物外渗率为0.1%~6%。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早期局部组织表现出红、肿、热、硬结、疼痛及炎性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局部组织溃烂、深部组织起水泡、烧灼剧痛甚至坏死,溃烂经久难愈导致手术或截肢。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的化疗药物主要有以下两类:腐蚀性化疗药物和刺激性化疗药物,一旦这些药物外渗都会给患者及家属躯体和心理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现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化疗病人外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352例肿瘤病人,年龄22-91岁,化疗次数1126次,共出现外渗47例,所用药物主要有: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奥沙利铂、顺铂、卡铂、吉西他滨、紫杉醇、氟尿嘧啶、长春瑞宾等,由于护士人员因素外渗12例,宣教落实不到位引起10例。

2、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

①血管因素 肿瘤患者往往病程长,治疗周期长,需要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血管破坏严重,导致血管壁变薄,弹性差,通透性增加,色素沉着等,易导致外渗。②年老体弱的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营养不良,血管胞性变大、管腔变小、血液流速减慢,可导致局部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加重化疗药物局部刺激作用,再加上老年人生理性退化,感觉迟钝等,易外渗。③患者对化疗用药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全,不知道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危害性,外渗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④另外,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应用化疗药物是情绪不稳定,静脉穿刺时不配合操作,肢体过度活动等导致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壁。

2.2 药理因素

化疗药物又称为细胞毒药物,化疗药物外渗与药物的种类、渗透压、酸碱度、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有关。局部组织损伤与药物种类、外渗量以及接触局部组织的时间有关。

2.3 护理人员因素

①注射部位选择不当 应避免在肘窝处注射,此部位如果发生药物外渗后不易被发现。手腕以及手背上的神经和肌腱分布多,外渗后可能引起永久性损伤。从理论上说,最佳部位是前臂,但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②注射血管选择不当 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时,所选择的注射血管情况十分重要,如一些较肥胖的患者、高龄患者由于血管可视性较差、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较低,易发生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外渗漏。另外,不恰当地选择较细的血管,在注射药物时可能会由于注射压力较高而使药物自穿刺部位渗出。③医务人员缺乏使用化疗药物的经验,或者在药物外渗前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或者缺乏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④静脉给药方法不正确 如强刺激性化疗药物静脉推注时压力较大,比静脉滴注更容易发生外渗。⑤个别护士对化疗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对防护措施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化疗前未对病人及家属讲明化疗药外渗的表现和严重后果,导致部分病人放松警惕,外渗后未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等等。

2.4 外界因素

气温较低时,表浅血管容易发生收缩,血管脆性增高。因此冬天输注时宜先将所选择的局部血管温暖化,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后再行药物注射。

2.5 放射线影响

经放射治疗过的区域,血管弹性、密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用药后有时可发生渗漏。另外,抗癌药物也可激惹“放射回忆现象”,加重局部区域的损害。

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3.1 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培训

张惠芹等报道,6例病人化疗药物外渗后,由于未得到及时或适当的处理,导致渗漏损伤更加严重,因而提出加强首先护士化疗药物外渗防护知识培训刻不容缓。首先,护士长管理到位,让大家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常用化疗药物的名称、分类、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正确处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对于低年资护士通过晨交接班时间对以上内容进行提问,将外渗后的图片制作成展板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化疗药外渗的危害,树立化疗过程中有效巡视、及时发现外渗及时处理的理念。

3.2 化疗前的全面评估

①病人一般情况的评估包括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是初次化疗还是多次化疗、血管是否受损、对化疗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②评估药物的性质,是属于一般刺激性还是强刺激性(发疱剂)。③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部位的合适静脉,避免在循环功能不良或术后的患侧肢体上进行输注,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栓塞,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应从下肢静脉给药。④.最好不要通过茂菲氏滴壶加压推注化疗药物,尤其是经外周静脉化疗时容易造成外渗。⑤防止“放射追忆反应重复现象”即如果患者局部曾行过放疗或局部曾发生过药物外渗史,应避免在此处输注。

3.3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

中华护理学会曾提出“钢针零容忍”的口号,对于化疗的患者更要提倡“钢针零容忍”,对于血管条件差或使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患者,每个周期都需要连续多天输注化疗药物且联合输液时建议中心静脉置管,根据病人的经济晴况选择PICC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cVC)或行静脉输液港(poft),能更好的保护外周血管,充分发挥药效,减少外渗。

3.4 健康宣教

化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详细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输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红肿、疼痛或输液不通畅,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教会病人自行关闭调节器,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剂量。对于血管条件差又不愿意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可通过一些外渗的图片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依从性。

3.5 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或指导

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检查有无回血,必须先用0.9%的生理盐水冲管,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注入化疗药。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有疼痛和烧灼感,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老年或意识欠清的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如疑似外渗或患者主诉疼痛均需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综上所述,化疗药外渗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化疗药外渗后危害严重,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要加强责任心,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给药方法,最好经中心静脉给药,外周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护理安全。要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关键重在预防,如何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有效处理是我们医护人员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 下一篇: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瑞兽葡萄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