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

时间:2022-09-29 11:38:47

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大学生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高校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目前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文章从课程设置、心理教育、集体意识、实际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沟通能力;大学生;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张尔升,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大学工商管理所教授,海南海口5702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99-03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就业也进入市场化阶段。毫无疑问,大学生能否就业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用人单位也要按市场法则决定取舍。然而,大学生如何在市场法则面前将自己最优秀的品质、最突出的才能表现出来,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沟通能力强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容易当学生干部和各项活动积极分子,也很容易引人注目,并能获得多项兼职。参加工作以后,很快融入一定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很快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帮助,事业上很快取得成就。相反,沟通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沟通能力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今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就是沟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沟通。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而言,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沟通能力,还要具备管理沟通能力。既然沟通能力如此重要,那么,高等院校就要未雨绸缪,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沟通能力的培养教育。本文通过对三届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工商管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这也是衡量大学能否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尺度。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沟通,不善与他人合作,即使专业技能再优秀,也很难有用武之地。为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沟通能力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总体情况分析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只对某大学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询问、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大学生沟通能力情况进行摸底。

1、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此项调查发放了327份问卷,回收296份,回收率超过90%。调查显示,认为沟通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的比率分别是71.29%、25.08%、3.04%、0.68%;对大学生沟通能力训练认为非常必要、必要、没有必要的比率分别是48.99%、45.95%、5.06%,可见大学生对沟通重要程度的认识不断提高。

2、大学生对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由于大学生直接面向市场,找工作就业是大学生的头等任务,接受什么教育内容对就业有帮助则是大学教育直接面对的问题。调查显示,认为找工作时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分别是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基础知识、心理素质,其比率分别是41.98%、33.12%、17.5%、17.5%,认为择业时欠缺的素质分别是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其比率分别为34.8%、28.8%、25.9%、4.6%。可见,为了顺利就业,大学生对沟通能力训练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

3、沟通方式过于被动。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学习压力较重,往往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在调查中,当问到“在陌生的环境中,如坐火车,你与周围的人如何沟通?”回答“很健谈,总能找到话题”的占31%,“不会主动交谈,但可以和他人聊下去”的占47%,“始终沉默”的占22%。当问到:“你即将与陌生人沟通时”,回答“很兴奋”的占20%,“没感觉”的占37%,“很紧张”的占43%。

4、沟通过程有庸俗化倾向。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健康的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问到“班上组织的活动,你怎样对待”时,回答好玩才去的占87.3%,每次都去的占11.3%,一般不参加的占1.4%。而一些大学生在沟通中注重实惠,出现不讲原则、拉帮结派、请吃请喝等现象,而真正缺少的是知心朋友。

(二)大学生沟通能力测试分析

目前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测试缺乏统一的有权威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21世纪工商管理课程系列教材《管理沟通》(程艳霞主编)的指标测试大学生的自我沟通能力和外部沟通能力。

1、自我沟通能力。管理沟通理论认为:成功沟通的前提是自我沟通,要想说服别人,首先必须说服自己。大学生只有自己说服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测试,采用管理沟通设计的20个指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从三个年级抽取84人进行自我测量,用李克特量表积分结果如表1。

表1可以看出:有近2/3的大学生自我沟通能力不够理想,平均水平较低,离散系数虽然不大,但是自我沟通能力表现出很大差别。

2、外部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既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开放的社会,任何人都必须与社会其他成员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闭门造车与世隔绝是无法生存的。良好的外部沟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具备这种能力,可以在同学中建立亲密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对大学生外部沟通能力的测试,也是采用《管理沟通》教材中的15个指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个年级的128人进行自我测量,用李克特量表法计算积分,结果如表2。

表2显示,现代大学生尽管60%左右外部沟通能力比较好,但有40%左右的人外部沟通能力仍然不足。外部沟通能力差距也比较小,若是采取偶遇抽样,外部沟通能力不足更为突出。例如,当问到:“你有几次兼职经历”时,只有12%的大学生回答3次以上,41.3%的大学生回答1~2次,46.7%的大学生回答从未有过。当问到:“在返校返乡途中,你喜欢与谁交谈”时,30%的大学生喜欢与陌生人侃谈,42%的大学生喜欢与同行或老乡聊天,28%的大学生喜欢一个人静养。

3、大学生对沟通能力的自我评价。通过对108位已经修完《管理沟通》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让其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作自我评价,结果是,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很好的占20%,较好的占40%,一般的占28%,较差的占12%,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是不太满意的。

(三)决定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他们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和长辈对他们极其宠爱,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自利的品性。长大以后,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孩子百般呵护,使孩子形成很强的优越感,从而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他们一旦踏入大学过集体生活,其弱点就暴露出来,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受这种因素影响,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就有很多困难。由于大学生之间不能成功沟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遇到烦恼无处申诉和发泄,产生孤独和绝望甚至自杀;另一种情况是同学之间发生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甚至出现伤害事件。

2、环境因素。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环境里,在中学阶段,由于一切为了应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要追求高分数。只要分数上去,其他都不顾及,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更缺乏沟通能力的训练。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大学生忙于钻研专业课和技术训练,只关心个人成绩,部分学生则忙于社会活动,同学之间缺乏互相关心。因此,沟通是在很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沟通能力的训练明显不足。

3、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以个人利益为处世原则,结交对自己有用的同学,出现部分大学生看不起农村同学,看不起困难家庭的同学,巴结父母有权势的同学、父母是大老板的同学。因此,形成大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加剧了大学生之间的隔阂。

4、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受学习、社交、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压力的影响,有强烈的失落感,产生一些心理疾病:(1)自卑心理,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是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表现出紧张恐惧,形成沟通的障碍。(2)孤独心理,部分大学生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往来,喜欢独来独往。(3)嫉妒心理,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别人冒尖心里嫉妒,对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采取讽刺、挖苦、打击、嘲笑等不当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的策略

随着人们对职业经理人沟通能力的重视,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教育也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尚在讨论论证之中。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设管理沟通的相关课程。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高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当然也要传授沟通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大学生沟通理论缺乏、沟通能力不足的现实,高校必须开设管理沟通的相关课程,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通过管理沟通课程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管理沟通的认识,为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也为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作必要的准备。

(二)加强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前部分大学生正是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影响其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克服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大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心理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成为受社会广泛欢迎的人。

(三)培养集体意识。淡化独生子女意识

有无集体观念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标。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还是社会人,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生活。大学生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大群体,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是树立集体观念,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大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寻找知心朋友,向同学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发泄情绪,既可以消除他人对自己的偏见,也可以消除自己对他人的偏见。

(四)加大沟通能力的训练力度

管理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和艺术,沟通能力的提高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在不放松基础理论培养的前提下,加大沟通能力训练力度。(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大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3)鼓励大学生加强自我训练。沟通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自我训练非常重要,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促使沟通能力的快速提升。

上一篇:和谐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下一篇:高校餐饮在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中应注意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