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时间:2022-09-29 11:31:24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所以,我们教师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延伸;教学拓展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解读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想定势,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

这从反面提醒了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语文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1 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了。我们可以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人手。

1.1从情节角度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们知道《孔已己》一文,最后作者用一句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去“结案”呢?于是,让学生想象。许多学生就会结合上文孔已己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断定孔已已是必死无疑――饥寒过度,暴尸野外。而有一部分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着武侠电影中惯用的一环――无巧不成书,给人惊喜。在孔已己最危难之际,来了个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还支持他读书,孔已己一改往日作风,最终考取了功名,且回到当地(鲁镇)任父母官……

这种“编剧”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的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2从主题角度延伸。“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以从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例如,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可以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感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家园落日的温馨和浓浓的思乡思家情结。

教师如此有意识地查找这样的资料,让学生课后去谈,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样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1.3从作家的角度延伸。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不等于全豹。不妨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中第三部分,将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教师可趁机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提辖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乐趣。

1.4从问题角度去延伸。拿说明文为例,可以先从课文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上《中国的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进行点拨;然后选取另一说明文――《万紫千红的花》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彼此的异同。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2 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

首先跳出课堂。就是在与学生讨论、讲解以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此外,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延伸仅靠课堂时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到达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深外延伸的乐趣,一方面进行合理的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断、评析佳作、记录有意义的事、主持辩论会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总之,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海山《浅谈中学数学开放性教学》《中国创新教育论坛》2007年第二期

[2]韦唯宝《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方法与作用》《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论坛杂志;2008年第八期

[3]石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拓展思路的特点》《中国教育教学文萃}2008年第五期

上一篇:刍议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变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