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美初探

时间:2022-09-29 11:29:06

小学语文教学的和谐美初探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思考,许多老师认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

理解。

我认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一、平等对话形成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只有师生间产生平等、互尊、合作的关系,学生才会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中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

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论观点,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氛围中,同悲欢,同离合。如果没有师生平时的平等、互尊、合作,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合作共享形成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

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融入未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三、流畅形成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情况下,处理不

当,教学过程就会出现不畅。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跳跃性比较大。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就会大打折

扣。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这样,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问题就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四、丰富多彩形成学习内容的和谐美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待完善,这也给许多教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学习逻辑上有意义的材料时,经常是,而且只能是同某一特定学习者先前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的背景以及能使新的意义出现和提高这些意义的组织和保持量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的。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对象与前学习对象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这样就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融的和谐状态。让学生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那么就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时村营乡上陈小学校)

上一篇: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探析 下一篇:寻求质疑门径 深入感悟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