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29 11:26:58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识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愿望和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有蔓延性、感染性及一定的支配作用。课堂上,教师情绪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灵活的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的学情固然重要,但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情绪管理。如果说好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的载体,那么教师的情绪就是这堂课的灵魂。好的教师,应该学会“忘我”,就是自己不管碰到多么不顺心的事情,也不让学生看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但这些主体的眼睛是盯着教师的。所以,教师的情绪,是左右整堂课气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怒气冲天、提不起精神,学生也会变得有气无力,比较沉默,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反之,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课堂,用灿烂的笑容感染学生,课堂又怎能没有生机?学生又怎能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又怎会没有效果呢?不良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而教师的坏脾气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我是一个高中教师,面对的是15-19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更别说对教师情绪的判断。当他们发现教师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他们会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怒气的枪口上,如果长此下去,会在他们的“心灵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如果教师的脸上是“太阳”,学生的心情也会舒展、轻松,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喜欢上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曾经看到过一个研究,说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么内容就会扭曲,所以沟通内容之前,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沟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控,善于驾驭课堂发展趋势,不能动不动就“情绪化”。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外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重复”着那些知识,有时还要受到工作以外一些事情的干扰,出现情绪的起伏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平和、理解、关爱。

能走进学生,靠近学生;能冷静、理性地面对自己,面对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理解学生学习的不容易,理解家长培育的不容易,正所谓“理解万岁”。不要因为自己焦燥的情绪而阻碍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成长的脚步。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爱的心态、阳光的笑容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孩子,促进他们的成长。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怎样才能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呢?我认为是爱与责任。教师是特殊的艺术家,没有现成的作品,却会对这个作品产生一生的影响。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

上一篇:创设课堂活动,享受化学魅力 下一篇:如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