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时间:2022-09-29 10:07:37

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学生只有将自己塑造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高校如何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现阶段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希望能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人才综合素质 社会需求 高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不断加大,就业难成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普遍遇到的问题,“毕业就等于失业”,成为人们调侃大学生的一句话语。现阶段,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仅仅具备专业技能的人,还包含了对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综合素质不高,是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因此,作为学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为学校,应当在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综合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内容丰富多样,包含着道德素质等一系列的素质要求。在综合素质中,道德素质包含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身心素质包含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根本素质;专业素质代表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的本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是大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文化素质则代表了大学生毕业之后所具备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一系列的人文知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重要素质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之后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对专业素质的要求,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也将成为职场对新人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生存下来,高校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现阶段高校进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僵化的培养模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都是使用传统的、比较僵化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填充式培养,依据的是教材的要求,根据的是教师的理解,学生参与性不高,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僵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的素质远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单一的课程设置。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往往采用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法比较人性化。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短缺,许多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将专业课的学分设置得比较高,其他学科的学分远远不如专业课,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使许多学生选课时因学分较低,不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沉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时慢慢发展出来的文化形式,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校园由于受物质观念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对物质方面的建设,忽略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导致大多数的校园文化比较沉闷,使学生在进行校园活动时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降低了活动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有了沉浸在各种网络游戏中的习惯,而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高校进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如何使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时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是高校进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快捷途径。

1. 创新培养模式。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当不断探索适合学校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学校应当对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充分调查,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按照社会的发展方向创新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填充式教育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 优化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校应当注重均等地分配课程结构,专业课程固然重要,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教学结构,统一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具体来说,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够同时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3. 活跃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重视对精神文化的构建,例如通过积极奋进的标语、大型公益性讲座、人文色彩浓厚的社团活动来创造活跃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增进自己的身心活跃性、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自己的兴趣、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另外,学校在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时应该了解到,学校的培养只是外在帮助,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才是根本。因此,学校应该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提高,使学生能够顺应学校安排的同时,积极地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满意的工作。

总结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当着重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缓解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压力。另外,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时,学校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上一篇: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中的挫折教育 下一篇:童星梦碎,那场虚荣与利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