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设计

时间:2022-09-29 09:52:28

探析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设计

对于实施教学设计和活动来说,准确地把握和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是最关键的,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所呈现的教学环节和设计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使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原因: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的含义严重退化;在“学习目标导向下”,从“学”的角度上,更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且开展系列教学任务是在学习目标明确的驱动下进行的。本文探讨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在学习目标导向下改进教学任务的设计。

一、从教学的环节看:侧重高层级的学习目标

执教教师的第一次授课是在认真准备下的常态课,是我们研究的课例起点。接着围绕着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授课,是在集体研讨下进行的改进课。如果第一次的授课用了40分钟5秒的时间,把复习和小结的时间去掉,针对学习目标,主要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如图:

这说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众数涉及到了很多概念间的关系,但是最终解决问题还是倾向于运用众数,所以,学习目标2在时间分配上勉强算做4分45秒。

在第二次授课的时候,共用了41分15秒的时间,把复习和小结的时间去掉,针对学习目标的时间,主要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如图:

第三次授课的时侯,共用了43分14秒,把复习和小结的时间去掉,针对学习目标,主要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如图:

从上面教学环节来看,针对高层级学习目标2的教学任务,三次课在改进中表现为:从没有到有,再到学习目标1,都一样的重要,甚至成了课堂教学的重心。

二、从概念学习的阶段上看

在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包括四个阶段,即:概念引入阶段、建构阶段、应用阶段以及关联阶段。前三个主要针对学习目标1,后面的则针对学习目标2。每个概念学习阶段在三次授课中,教师使用的教学任务数量如图:

通过对学习目标1的概念建构,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在教学任务数量上,尽管三次授课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施行方式上却又本质的区别。在引入“众数”后,教师出示了一组数据,为了明确众数的内涵,采用了边练边讲的方法,题目如下:

(1)90、94、92、90、90、98;(2)92、94、92、90、90、98;(3)92、94、92、90、94、90

在只接触“众数”的前提下,学生对于概念是模糊的,于是,教师一遍遍的口述“众数”的定义,不断地提示,不断地修正学生的回答。第三次授课的时候,教师在引入“众数”之后,采用了让学生观察众数的数据组,理解众数概念的内涵是在“自主构建”中,题目如下:

(1)3、8、2、5、19、15没有众数;(2)12、10、15、13、15、715是众数;(3)13、13、25、20、25、20、2020是众数;(4)50、58、25、58、66、5050、58是众数;(5)39、17、18、39、17、18没有众数。

在最后,学生在回答一组数据的“众数”有什么特点的时候,很明确地说出“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众数,也可能会没有”的结果,对众数的内涵在观察中深刻地理解了。

三、从补充作业的延迟效果看

在概念建构中,由于第三次授课采用了“自主建构”的概念内涵,在仔细观察教师布置的作业和配套练习,发现并没有完全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只在记忆和解释概念的水平上,停留了大多数的题目,为此,设计了四道题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作为补充作业。其针对的是学习目标2,如下:

请仔细观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好的三组数据:

(1)5、6、6、7、8、9、10、11;(2)5、6、67、8、9、10、( );(3)5、6、6、7、8、9、10、( )、( )

问题1: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会因为(2)中漏写了一个数据,而受到影响吗?说出理由。

问题2: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会因为(3)中漏写了两个数而受到影响吗?说出理由。

总结:教师课前对学习目标的精准把握是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在“学习目标导向下”制订教学目标,改进了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为学生创造了恰当的思考空间,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岭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发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