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取胜心理运用举隅

时间:2022-09-29 09:49:54

高考取胜心理运用举隅

早作心理调适

高考是人生道路上极为关键的一次拼搏,但不少考生却在竞争中失利。分析表明,他们并不是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因考试心态失衡而影响了考试的正常发挥。高考既是技能的竞赛,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实践告诉我们,要夺取胜利,在知识准备和能力训练的同时,决不可忽视心理上的调适。

紧张、焦虑是考试阶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担忧不安,注意力分散,失眠健忘。并同时伴有兴趣下降,产生失助感和情绪消沉的情况。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诸如心惊、头痛、胸闷、呼吸急促、乏力、多汗、尿频等表现。越临近高考,反应越明显。

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贝克认为,引起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功能失调性思考。因此,克服紧张焦虑应注意从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入手。

首先,应放弃“用情绪推结果”的推理模式,不要用自己以往的情感经历去推断目前事物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些考生曾经历过考试紧张,焦虑受挫,便一直把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作为依据去推断以后考试情境中将要出现紧张失控的状态,这样自然会引起新的紧张焦虑,导致考试再度严重受挫。因此,要克服紧张焦虑,提高应试的自信心,必须理智地放弃不合理的推断,注意考前的努力及对考后结果的合理评价,打破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

第二,要坚决避免作不合理的假设。“如果……那么……”是此类假设最常见的表达模式。诸如“如果我考试失败,那么我与大学无缘了”,“如果我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我考不上,那么我没有脸见人了”,“如果我考试失利,那么我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呢”等等。这些在表面上看来正确的符合生活逻辑的切实可信的想法,事实上它们的核心部分会引起主体情绪的变化,严重削弱行为功能,势必把事态引向紊乱。如果能正视考试的意义,积极排除不合理假设产生的情绪干扰,将心绪调适到平静、自信、充分发挥潜能的良好竞技状态,考场上的正常发挥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第三,应加强行为操练。虽然考生在高考前经历过多次模拟考试,但往往忽视利用模拟考试来实践积极的行为操练。其实,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行为操练的极好机会。无论是考前准备,还是入场考试,均应具体进入高考实战状态。要认真体验考场氛围,并利用有效的行为方法,如放松四肢、调整呼吸、闭目静坐等使自己紧张焦虑的情绪平静下来。这样,通过反复操练可逐步降低对考场境遇的敏感性,在以后正式进入高考考场时,可提高考试的应变能力。

最后,如果目前紧张焦虑的情况比较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情绪和行为表现,依靠自己的调整效果并不明显的话,可考虑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其效果多是明显的。

生活作息因其自然

对于考生来说,考前的生活第一要符合自然,即每天至少要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如果复习时觉得眼皮很重,就表示你需要休息,尽量不要靠咖啡、茶尤其不要凭香烟来提神,小睡一会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要把休息的时间排入你的读书计划内,不要吝惜给自己休息的时间。有些考生争分夺秒,尽量节省时间,这是会省出问题的。其实,每天吃过晚饭,可以看一点电视新闻或翻一下报纸或听听音乐,这不仅可以达到休息的目的,也可以充实自己。

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可先分早午晚三大时段,再扣掉吃饭、休息、运动的时间,你会发现,仍然还有很多的读书时间,大可不必为此而斤斤计较。通常,在安排复习时,上午适宜复习理解性科目,下午适合进行记忆性的复习。

实验证明,大脑工作的最高效率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此后大脑就开始疲劳,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胀,记忆力明显下降等现象。所以,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就应适当休息10~20分钟,决不可打疲劳战。

此外,父母若在考前大幅度调整自己的生活时间,将目光都集中在考生身上,将会造成考生很大的压力。而且,有时父母觉得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来陪读陪考,孩子就能考好,这种想法更有可能造成考前的亲子冲突。因此,家长在为考生营造适当的复习环境时,别忘了,让孩子觉得自在、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送你一副备考“助推剂”体育锻

临考之前,许多考生废寝忘食,加班加点。久而久之,会使自己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功能就会失调,甚至出现衰竭现象,疲乏无力,思维缓慢迟钝,精神恍惚。

实际上,在临考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对考生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可谓善莫大焉。

首先,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迅速消除大脑的疲劳。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吸氧量,及时补充大脑所需物质,使大脑皮层的思维中枢得到休息,从而保证考生在学习中能保持旺盛的精力。

其次,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运动的过程中,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快乐物质,即内啡呔,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考生的心理便会得到良好的调整,从而能心情愉悦、精力旺盛地投入复习考试。

再次,适当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增强大脑的记忆力。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疲劳的承受力,使疲劳来得迟,帮助考生长时间高效率地备考。活动后,大脑工作兴奋,记忆力达到最佳状态,考生会理解得更快,记忆得更牢。

上一篇:阅读理解练习两篇 下一篇:措施类和意义类主观题的解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