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降低电能计量误差的方法

时间:2022-09-29 09:44:11

浅谈降低电能计量误差的方法

目前因电能表计量不准引起企业、用户的投诉、进行仲裁检定的案例日渐增多。如何降低电能计量误差,确保电能计量准确,已成为电力管理中函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降低电能计量误差,笔者通过在本单位运行经验提出以下几种较为简单且效果明显的技术改进方法。

一、引起电能计量误差的原因

1、电能表本身的误差

引起电能表本身超差的原因:一是由于用电容量的增加,电能表超负荷运行,导致过负荷发热、老化、失准,引起电能表误差特性发生变化。二是检定装置不检定,超过检定周期使用及标准表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电能表检定规程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检定2.0级和3.0级电能表的检定装置应2年校准一次,检定0.2级至1.0级的电能表检定装置应1年校准一次。装置内的标准电流、电压互感器还应在运行条件下校准误差;标准电能表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被检表基本误差限的1/5。

2、互感器的真实变比与计量用的变比不一致

一、二级计量的电能表所反映的电量值是通过电压互感器的PT和电流互感器CT后的二次电能值,负载真正消耗的实际电量或发电机的真实发电量可以表示为:W=(W1-W2)B2。式中W1为上次抄表读数,W2为本次抄表读数,B2为实用倍率。从式中可知,负载所消耗的实际电能值除与电能表的示值有关外,还与相应的PT和CT变比有关。因此,若互感器的实际变比与计量用变比不一致时,由于倍率高,会造成很大的计量误差。

3、计量回路接线错误

由于电厂供电配电室安装的电能表均为三相三线配件感应式电能表,它的接线方式有多种,但其中只有一种接线方式是正确的。错误接线也会导致装置误差失准,特别是在测三相三线有功表时,三相电压的型接法和V型接法一旦搞不清楚,其测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错误接线均会给电能表带来不正确的计量,其误差大小因线路情况大小不等,有的误差可能达到100%,甚至造成电能表不转式反转。所以,接线错误是引起电能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4、互感器本身的误差及二次压降引起的误差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校验仪是在母线停电时,带实际二次负载进行的,由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互感器一旦投运几乎不进行校验,这样由于互感器本身有误差,因而相应造成电能表不能准确计量。PT二次回路压降对电能计量的误差影响也比较明显。如电厂互感器与电能表的距离比较远,回路中的接线端子控制保险、开关等的接触电阻以及导线电阻导致PT端与电能表端电压不等。另外功率表、电压表以及继电保护等都与电能表接在同一个PT二次回路中,负载电流较大,并由于初始设计对负荷考虑不同,PT二次导线截面积也满足不了后加的负荷,使得PT二次回路压降增大,从而引起较大的TV二次压降造成的误差。当电压互感器因故障停电,再送电时由电压辅助接点接触不良导致虽有负荷但主控室的电能表不转,而配电室的电能表仍正常运转,这也是造成主控室和配电室进线电能计量反差的原因之一。

5、功率因数较低时引起表计量不准甚至反转

三相三线电能表只有功率因数COS¢≥0.5时,才能正确计量,若低于0.5时则会引起表计量不准甚至反转。对配电室来说,当其中某个盘柜有功电能表倒转,但此时进线的表还正转,就会造成进线表与分表的计量误差。

二、降低电能计量误差的方法

1、对电能表本身引起的误差处理

对电能表按规程进行定期检定,将自身变化较大,无法调整的表更换为新型DS862系列,已经周期检定的表误差全部调整在合格范围内,对更换后的表全部经过宝石清洗,并用0.1级二次自动LLT801型检定装置进行检定,误差除0.5L情况下0.2Ib负荷点部分在±1.0以上,其余负荷点全部调整在±1.0以内(这主要考虑到现场负荷一般都在功率因数0.5以上)。这种新型检定装置基本消除了人为带来的误差。

2、排除错误接线

方法是:一是带电检查:(1)首先排除电压回路错误,用相序表检查电压回路的相序,并以电压互感器为标准,用万用表分别测UA0-UA、UB0-UB、UC0-UC、及UAB、UBC、UCA的值,据此可查出电压回路是否正常,若有错先恢复正常(2)用钳型相位伏安表测A相和C相电流的大小IA、IC排除电流短路、断路及接触不良等故障。(3)用钳型相位表测出电能表两元件所加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角,即UABIA和UCBIC的角度并画出相量图。(4)对相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排除电流回路错误接线,并加以改正。二是停电检查:主要是用万用表或自制通灯对电流回路作导通试验来校线,校线时要注意把线从电能表的表尾和互感器侧都断开进行测量,否则线路会通过电能表内部电流线圈形成回路无法进行正确校对,一般校对顺序为:进表线-端右侧-端左侧-互感器。校对后根据三相电流表正确接线进行改正。

3、改善仪表的工作环境

电气仪表对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目前配电室现有的条件还达不到有关要求,建议在高压室增加相应的设备。

4、对PT二次回路压降引起计量误差的改进方法

(1)采用共用的计量回路,减少PT二次回路负载,从而降低PT二次导线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计量误差(2)加粗二次导线截面积,根据导线的实际长度及所通过电流的大小,估算所需截面积的大小,保证二次导线压降U≤0.5v,S>0.12LI(mm2)。(3)在PT二次回路中应去掉不必要的接点端钮,对于必不可少的接点应定期清擦,以减少接触点电阻,保证每个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不大于0.05Ω。(4)采用电压误差补偿器来补偿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比差和角差。

5、加强计量管理和供电协调管理

应尽量避免与计量有关的供电设备检修后,引起计量回路有误差而无法及时恢复。如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接反,电压互感器相序接错等,另外还要加强设施的配置,施工质量和交接验收的管理,从根源上减少接线误差的发生和计量设施配置的不合理技术。

6、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能计量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中电能表负责数据的采集,电能计算和累加可消除许多环节的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的准确度,电能表远程自动化控制也是电能计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我厂实施降低电能计量误差方法后,各个配电室进出电量误差及全厂总供电量误差明显降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然影响电能计量误差的因素很多,除上述提到的几点外,还有如电源布局与电网结构的不合理、电网运行的电压稳定性、负载的平衡性、频率、谐波、磁场、电厂干扰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电能计量误差。

上一篇:谈发动机与农机具的合理匹配 下一篇:建筑保温技术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节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