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班级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9 07:02:43

辅导员对班级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班级管理始终是辅导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实施者。评估班级管理成效优劣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从大一入学时班级所具有的各方面均好性,能否持之以恒并与时俱进,即是否能建立切实有效的班级长效管理机制并落实执行到位。针对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从大一到毕业班,班级的纪律性、参与性、集体意识、和辅导员对班级的掌控能力等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现象。关键词:辅导员;班级建设;班级管理;长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88-02

衡量班级管理的优劣的指标,并非是指在有领导参观、学校评比、突击检查等要求时靠临时抱佛脚所作出的表面文章的好坏,或许暂时靠以上手段能更“轻松”的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优秀班级的“荣誉”。但放在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段来看,相关班级的辅导员会渐渐发现,从大一到毕业班,班级的纪律性、参与性、集体意识、和辅导员对班级的掌控能力等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现象,这就是班级的管理者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的意识所造成的。这种现象,目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类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现象,一定有其内在的共性的原因阻碍或推动了该类事物的发展,辅导员要做好班级建设工作,也就是要准确找出阻碍班集体长效健康发展的消极方面,剖析其原因,加以针对性思考、通过探索和实践,提炼出积极的推动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的,在巩固优势,及时发现和克服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良性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1影响班级有效进行长效管理的因素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导致不能维持长期有效管理的因素较为复杂,总而言之,与学校校纪校风的好坏、辅导员的责任心、阅历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新生入学后心理状态的渐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失落、积极参与后未得到认同所带来的情绪、学业上遇到挫折产生的迷惘、对辅导员等老师和班级干部、同学的认同感下降、校园内外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学院学生工作中一些形式化的使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等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例如:新生入校之初,带着对大学生活美好的憧憬,同学们彼此之间、以及和老师之间不熟悉,对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事物都有一个判断和适应的过程。同时班级干部管理体系尚未或刚刚建立,大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彼此之间尚无利害冲突,都愿意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出现了上述不利因素,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拿出有效应对措施,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走下坡路也就在所难免了。

再如: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某种程度上有时也会不自觉的疏于管理,在有参观检查等活动时,突击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久而久之,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平时无需坚持好的习惯和规范,只靠突击就可以过关和获得好的成绩,凡此种种,都成为阻碍有效进行长效管理的消极因素。

2考察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目标的判断依据

衡量一个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目标,不能仅看这个班级在学院等各级检查里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看这样的成绩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检查前得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通知,甚至辅导员亲自督战的情况下心不甘情不愿去突击得到的“辉煌”,还是平时就基本是“准辉煌”的状态?结合带班的一些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判定班级初步实现长效管理实效的综合表现如下:

首先,班集体从辅导员、班主任开始,能够通过各级班干把任务分解下去,班级干部能够各司其职,有计划、有组织、有配合的调动同学在制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能及时自觉的反馈工作结果、总结成绩及不足,形成班级成长记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自己。这整个的过程感觉顺理成章,能够一气呵成,即达到班级干部管理体系和执行体系的长效化、成熟化。

其次,学院和班级的各项纪律、奖惩管理体系能够得到班级多数同学的认同,从而保证产生可以切实执行的氛围、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对于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有清醒的是非认识,能够坚持自己业已养成的规范意识,并逐渐把培养的良好素质固化城日常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上课纪律、思想道德、积极参与、文明礼仪、吃苦耐劳等方面能够听到任课教师、各级领导、别班同学的自发和由衷的赞许声,也是评判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

具体到量化数据方面,除了同年级班级在学风、班风等方面横向比较直观容易外,如果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更可以在早晚自习出勤率记录、教师对不同班级上课情况的比较、宿舍周月星级获奖数量、人文素质讲座参与情况、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和活动的人数和获奖情况,等等可以量化比较的方面和低年级进行比较分析,若多数指标胜出,也是长效管理实施有效的判据。

3如何在日常管理中进行长效管理的探讨

建立班级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并不是脱离我们现有的常规管理而去另辟蹊径,而是首先需要从辅导员对自身长期规范意识的坚持开始,结合日常管理和学之间的换位思考的互动,不断总结、纠偏、规范、再观察的一种周而复始的过程,最终使得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把各种规范和要素形成生活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和执行的一个过程。

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实施者,首先要有决定在学生面前树立做事严谨、言行规范、思维清晰、有始有终、执行有力的管理者形象,注意自身细节,比如不迟到、说到做到、对学生的事情不论大小能够有始有终的关注,直到解决,办事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明确的答复等等,这些都能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这位辅导员是个身正垂范、严谨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那么作为他的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今后实施长效管理打好基础。

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很容易就会陷入到分管工作中去,而让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对班级的关注,这一点对班级建设是十分有害的。这里所说的关注,指的是控制住几个容易导致班级管理全盘崩溃的关键点,如早晚自习纪律、宿舍卫生、对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班级干部的情况等进行把握,把握的方式则是在学院各项校级校规框架之下,对每项具体的管理规定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推敲、推演规定执行的可操作性,做到既不违反校纪,又容易执行,避免由于规定操作不合理或流于形式所造成的执行不力,使每项班级管理规定都能落在实处。

带大一年级的辅导员,要对新生的入学转型期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由于新鲜感消退、美好憧憬和现实不符、对大学某些所见所闻不能理解、生活习惯不能适应管理规定、学习出现挫折、人际交往出现矛盾所带来的纪律、参与、思想及行为的懈怠和退步,关于这点,可以从未来就业的人才要求出发,设计合适的职业理念,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贵在执行”等等,避免空洞说教,用实际的、和学生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理念启发学生、统一认识,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让学生能有一个主线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证明有效的长效管理方式。

在制订和完善易于操作的、把握住长效管理关键点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院的绩点考核办法逐条针对性量化,将诸如“爱护花草”等模糊、随意、不能客观评测的条目,在符合学院绩点评测精神的前提下进行替换,更换成和班级管理制度对应配套量的考核项,使制度和考核一一对应,奖惩分值清楚,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绩点考核的结果不仅仅作为学期奖惩、评优的依据,也作为学生政治进步和未来就业的推荐和档案材料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现实和长远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效保障了班级各方面的“长治久安”。

在班级中推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行角色模拟。辅导员、班长、班委、普通同学分别模拟企业中从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的角色,要求每个班级成员按照企业基本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每位同学都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并辅以问责制度。这样将班级管理和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使班级有序规范,也有利于培养自己将来适应社会的良好素质,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更好的保障了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摒弃突击搞表面文章,坚持常态化管理。要在学生生活、卫生、学习、纪律、参与、道德等方面,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如军训养成的纪律意识、吃苦耐劳、规范意识等等素质,逐步固化成人生习惯,培养学生“放手后不管”的能力,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辅导员不过问,从班级组织到个人也能良好的保持已有的良好状态,并能自我修复一定程度的问题。

班会课是辅导员重要的思想教育和实践阵地,在长效管理机制中,应用规划得当,可以对班级管理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及时纠偏。辅导员将班会前一段时间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值得表彰的人或事,需要调整的事项等等,“精准”的在班会上将信息传达下去,弘扬正气、对于问题提出或让大家思考后给出解决方案,而后再通过观察、反馈执行情况,如此反复,使班级管理的良性维持时间不断延长,从而实现长效管理的目标。

4结语

本文仅就笔者带班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阐述和总结,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和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学生。每个辅导员都会依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道德规范、以及专业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素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自己的阅历、经验、思路探索自己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但是,无论是那种方式,都应该摒弃做表面文章,搞突击浮夸的短视行为,而应把形成有效和长效的班级建设作为目标,让学生培养全面的职业素质和规范,并成为自身的习惯,长期保持下去。实现长效的班级管理机制并取得成效,可以使辅导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分管工作和学生工作研究中去,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形成主动的、良性循环的工作局面。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中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影...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