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法称论试有关历史的几个疑点

时间:2022-09-29 06:50:45

浅谈与法称论试有关历史的几个疑点

摘要:本文从法称论试的出生,化妆潜入外道论师家中充当奴仆,利用舅母偷听教派内传秘诀的记载入手,探讨法称论师和外道论师之间的甥舅关系,以及他所拜的外道论师是否称之为童莫取等疑点

关键词:法称论试 ; 童莫取 ; 童受 ; 外道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藏传因明学是藏印译者通过大量翻译佛经而伴随着发展起来的,至今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一千两百多年中藏族诸多学者孜孜不倦,纷纷去印度求学,学成归来后翻译大量佛经及因明经典,以及对译文作疏注,等时机成熟后再著作,聘请印度大智者到雪域高原来讲解翻译,这样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结合本民族的文化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因明理论体系。

《因明七论》是法称论师的经典著作,作为一名学习藏传因明的求学者来说是必学课,在寺院研习因明的僧人们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藏族先辈们作了许多注疏和注释,但这门经典密切联系的著作者本人历史的研究和讨论至今都非常罕见,任何一门知识,首先它与著作者本人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搞懂了相关历史及背景,才能容易了解和掌握这门知识的深层含义,所以,本人选为这个题目。

一:法称论师的出生年限

法称论师的出生时间,据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格桑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中说:“关于法称论试弘扬因明的有关情况,在唐玄奘的传记中从未提到,倒是后来的义净传记当中有明确详细的记载,从而说明唐玄奘去印度求学时期法称的因明没有兴盛,就可以断定法称论师出生在公元七世纪”1。以格西益西航修为代表的藏族大多数学者把法称的出生年限定在公元七世纪初,比如,在他的著作中说:“法称论师公元七世纪初出生在睹梨摩罗耶”2。随着汉族因明学者对法称因明的研究和挖掘,当今有一批优秀的因明学者探讨了法称论师的出生年限,剧宗林先生认为公元七世纪陈那再传弟子法称(约620至680间)著了《因明七论》,那么法称论师大概出生于公元620年3。郑伟红所著的《汉传佛教因明研究》中记载玄奘生于隋文帝开黄二十年(600),贞观元年(627)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的批准,于是冒越,私往天竺4。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在《续我的佛教观》中说:“唐玄奘公元629年秋季从长安出发去印度求学”5。如果剧宗林先生的说法成立,那么玄奘比法称论师大二十几岁,总之,按藏汉因明学者的观点兼容法称论师大约公元600-620左右出生。

二:法称论师与外道论师之间的甥舅关系

根据布顿所著的《布顿佛教史》中记载,法称论师出生在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幼年才智敏捷学习声明深解,年轻就通达婆罗门学说,精习过工艺、吠陀、医疗、文法等外道一切宗义,他读了佛经后便知婆罗门教的过失,反而对佛陀生起高度的敬仰,因而遭到舅舅(童莫取)的谴责而被驱逐6。舅舅(童莫取)是数论派著名的婆罗门论师,法称论师为了破除婆罗门教,精通外道一切内传秘诀,经化妆一番,充当舅妈的奴仆,想各种渠道讨好了舅妈的欢喜,于是他要求舅母和舅舅行房时趁机问宗派的要点,并叮咛记住舅妈,当他拉舅妈脚上所绑绳子时她就跟舅舅问为什么,就这样法称论师通晓了外道内传秘诀。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的著作当中也持以上的观点藏族大多数学者认为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和法称论师之间存在甥舅关系。本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法称论师年轻时通达婆罗门学说,没有必要化妆奴仆偷听,即便是为了破除婆罗门教必要,那也舅母不会帮助,当时,印度宗派之间的辩论非常激烈,一旦在辩论上输掉换来的结果是悲惨的,按事先的约定改宗派信仰获胜的宗派,所以内传秘诀是该宗派的生命线,取决宗派的存亡。再说法称论师是因为读佛经后看出了婆罗门教的过失,反而对佛陀生起高度的敬仰而被遭到舅舅的谴责驱逐的,舅母明知他不欢喜婆罗门教更不会帮助他。所以本人认为他们之间不存在甥舅关系,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也这样记载,虽然说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是法称论师的舅舅,但在印度没有听说过有这种说法7。

三:外道论师与他的两个称呼之间的关系

在藏区大多数的学者把童莫取和童受这两个人视为同一个人,例如,布顿的《布顿佛教史》中说,法称论师化妆去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家中,充当奴仆得到舅母的欢喜,利用舅母偷听,从而通晓宗派内传秘诀8,但多罗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说,外道论师称之为童受,在藏区之所以称之为童莫取是因为翻译上的过错,或者错别字而引起9。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格桑所著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当中说:“虽然布顿和当代一些藏族学者认同法称论师和外道论师同一时期,但外道论师童莫取是法称论师之后出现的”10。如果童莫取和童受是同一个人,那么就和法称论师是同一时期,就不存在外道论师童莫取是法称论师之后出现的这一说法,按多罗那他的说法外道论师称为童取,法称论师和外道论师同一时期的人是公认的,这样以来童莫取和童受这两人不是同一人,童莫取是童受后出现,所以,法称论师化妆外道家充当奴仆所偷听的外道论师称为童受。

参考资料目录:

[1][10]康嘎楚称格桑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636-637页见

[2] 格西益西航修的《格西益西航修选集1》,甘肃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见

[3]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发展史》,中华书局出版,2006年版,前言第一页见

[4]郑伟宏《汉传佛教因明研究》,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10月版,第84-85页见

[5]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四川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见

[6][8] 布顿《布顿佛教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见

[7][9]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四川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见

上一篇:走进生活实践学数学 下一篇:遂宁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