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人文内涵的发掘

时间:2022-09-29 05:33:29

浅谈美术教学中人文内涵的发掘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定位于人文课,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教材中发掘人文内涵,将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认真思考和探索,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美术课本中寻找“人文线索”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发掘 寻找延伸 拓展 人文精神 人文内涵 人本教育 人文线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63—01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定位于人文课,这就要求我们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

由于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美术课内容主要依据其所选教材,各地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即以美术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组织编写教材。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材料中发掘人文内涵,将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认真思考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线索。

1、从文字中寻找线索

任何美术课总配有一定的文字,或叙述或说明,或分类列举,或逐个介绍,或追溯历史渊源,或展望发展前景。如安徽版七年级13册第9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中的一句话“漂亮的建筑、优雅的服装、赏心悦目的绘画、清新舒适的居住环境……这里面都有色彩搭配的功劳”,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从色彩欣赏角度去感受古今中外的建筑文明、服装文明,感受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色彩知识,也使他们对人类的勤劳智慧产生敬畏之情,使他们认识到用劳动和创造来美化人们的生活,从而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美育”。

2、从图片中寻找线索

美术教材中选有大量的丰富的图片,都是为学科主题服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感受,获取教学信息。如在安徽版美术七年级14册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就选有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和记者当年现场拍摄的照片。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呀!让同学们去体验想象开国大典那恢宏的气势;盛况空前的壮阔场面;那庄严神圣的时刻;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记得我当时上课还模拟了的讲话声音,教室响起了长久的热烈的掌卢,大家的情绪都受到深深地感染,既是一堂美术课又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3、从知识的延伸中寻找线索

要想使美术课教学丰富而生动,教师不仅要抓住课本教学内容这根主线,还要善于拓展其知识空间,使学生获得跟多有益的信息。安徽版七年级14册16课《徽派版画》中,选有两幅版画插图作品,一副是《江州司马青衫泪》(《古杂剧》插图),另一幅是《班师》(《义烈记》插图),我先问同学们知道《琵琶行》吗?看过《三国演义》吗?然后请学生吟诵《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名句。请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讲叙关云长如何拒绝曹操厚礼挽留,执意护送两位嫂夫人去寻找兄长刘备,而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忠义故事。同学们情绪高涨,津津乐道,无疑是一堂很好的“人文”拓展课。

4、从历史渊源中寻找线索

美术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较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艺术形式,而应深掘其内涵,理清其历史发展渊源。如l 3册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其中龙的造型,学生似曾相识,却又不知其然。龙在古代尊贵而神圣,是皇家的专利。如今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往往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5、从作品背后的故事寻找线索

很多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如齐白石如何钓虾、养虾、画虾;毕加索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格尔尼卡》的;陈大羽画公鸡为何把尾巴藏在鸡笼里等等。挖出这些故事,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增强其人文性。

6、运用多媒体技术寻找线索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大大增加了教学的课容量,使过去的不能变为可能。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在网上搜索到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料,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在上《黄山天下奇》这课时,我下载了央视拍的《世界遗产在中国一一黄山*专题片,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黄山自然风光的奇伟瑰丽,黄山历史的人文掌故,是一堂愉悦的欣赏课。

本人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在挖掘“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喧宾夺主。美术教学一定要以学科内容为主,即以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教学主旨,兼顾到艺术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不能牵强附会。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如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冶、美术与历史等。(3)不能无病。美育离不开情感,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健康的情感,也是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4)不能野马无缰。为了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教师总是围绕课题,尽可能多的搜集教学素材,但应伸缩有度,不可天南地北,野马无缰。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要求美术教学既要为学生提供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和美术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在更加开阔的美术视野下审视自己的教学,使之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成为极富人文色彩的“大美术”。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下一篇:谈幼儿英语教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