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水毁防治

时间:2022-09-29 05:11:55

浅析沥青路面水毁防治

摘要:沥青路面由于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中。然而,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比较差,在水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松散、脱落、坑槽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分析水损害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主要从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路面施工质量方面、道路运营管理方面着重进行探讨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形成机理;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沥青路面水损害形成机理

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分析不仅是提出防治措施的基础,也是分析水损害原因的出发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机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在开始阶段,地下水或大气降水等水分逐渐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以水气或水膜的形式存在,降低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

2.在自然环境或者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动水压力使沥青膜与集料的粘结性能进一步恶化,并开始剥离;

3.当粘结力不断地减小,不足以维持沥青与集料形成一个整体,集料开始松散、脱落;

4.沥青路面出现一系列病害,公路服务等级和水平降低。以上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形成机理,预防处治主要包括:设计预防、施工预防、养护期预防三个阶段。只有每个阶段能严格控制质量,才能更为有效地防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二、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本文主要从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路面施工质量方面、道路运营管理方面三个角度提出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1.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

1.1选用合适的沥青与集料

沥青路面设计中,沥青与集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根据路面功能要求选用合适的沥青与集料,保证施工用的沥青与集料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沥青与矿料的化学成分组成、沥青的粘性、矿料的含水量与含泥量等都是影响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例如沥青与碱性矿料的粘结力较好,而与酸性矿料的粘结力往往较差。但在公路建设中,由于考虑到路面的耐磨抗滑的要求或者地方矿料的供应,也会选用一些酸性矿料。同时,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差异,应该选择不同粘度的沥青,提高沥青的地区与季节适应性。

1.2优选沥青混合料级配

根据沥青混合料级配的不同,路面结构中的空隙也会有不同的程度,水分对路面的作用也会因此产生差异。可以说,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路面水损害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空隙较小,透水性差,水分很难侵入到沥青混合料内部,水损害现象比较少;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空隙比较大,水可以在这些空隙中自由流动,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水损害;而对于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来说,由于在空隙中容易产生动水压力或毛细水作用,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水损害破坏。因此,路面材料应尽可能避免选用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这样有利于控制好路面施工的空隙率。

1.3完善路面排水系统

路面结构排水系统能够快速排除路面、地表的水分,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水损害的产生。很多道路只注重路线线形、路面结构等主体部分的设计,而往往忽略了路面排水系统设计。下雨过后,路面积水严重,逐渐渗入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流经中央分隔带渗入到路面结构层内部,最终导致水损害产生。此外,部分道路的排水沟、边沟、桥涵等设计未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造成排水不畅,直接危害着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路面积水主要是由于路面平整度控制不严、路基压实不均匀或者排水不畅引起。首先需要对路面排水系统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做好每一个环节排水设施的设计,充分利用路段地形和天然排水系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2.路面施工质量方面

2.1减少沥青混合料离析

由于施工条件和技术的限制,离析是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大控制难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主要包括运输离析和温度离析两大类。无论是运输离析还是温度离析都会严重降低路面施工质量,造成部分路面空隙率过大而出现透水。拌合站和施工地点相隔过远,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由于堆料、装卸料方式不当产生的集料的离析,导致沥青混合料不均匀。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厚度和速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一般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m/min ~ 6m/min之间,SMA混合料宜控制在1m/min ~ 3m/min之间,以防止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环节产生离析现象,降低路面的施工质量。

2.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基层是面层的支撑,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面层的平整度和强度形成。通常来说,基层的设计厚度在20cm左右,为了达到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分层摊铺和碾压。基层材料的选用也是这一环节的关键,上基层最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透层油可以采用非离子型乳化沥青,使透层油能够渗入到基层,形成一个渐进性的过渡层,提高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整体强度,也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进入基层。同时尽量缩短两层施工的间隔时间,避免出现上刚下柔的分离结构,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整体强度和水温稳定性。

2.3控制好路面压实度

工程实践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是产生水损害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沥青路面混合料的压实功能。首先按照公路等级要求确定压实度限值,以此为标准控制施工时路面的压实度。然后确定碾压机械、碾压次数以及碾压方法。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温度、操作方法、碾压次数等条件的影响,往往造成沥青路面混合料碾压效果不佳的情况。有时为了达到路面平整度的要求,忽略了对碾压不足部位的压实效果。这都会给路面使用期产生水损害带来了不良的因素。

2.4设计合理的空隙率

空隙率是沥青水损害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8%的施工空隙率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水损害的分水岭,若路面碾压不充分,压实度不足,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大于该值,路面渗水程度会大大增加,在外部条件作用下引起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而4%的设计空隙率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应当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减小剩余空隙率。同时要加强对沥青路面密实度和渗水性的检测,防止水损害的大量出现。

3.道路运营管理方面

3.1加强重交通监督管理

随着交通量以及重型车辆的增加,对沥青路面的危害是极大的。就同一路段而言,外侧车道的路面破损率明显大于内侧车道,主要是由于车辆的荷载强度超过了路面的承受能力,引起路面病害的产生。在水分存在和车辆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动水压力急剧增加,路面病害将迅速发展,削弱了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我国路面设计采用的标准轴载BZZ-100,但实际交通中,很多车辆的轴载都超过了该值,同时还有一些车辆超载超重,更加剧了路面的早期破损,从而引起水损害的产生。因此,在开放交通时,要加强对路面重型车辆的检查与监控,减少车辆超载的现象。

3.2及时修补路面病害

公路施工建设是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但路面的后期维修养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松散、剥落、坑槽等病害。由于季节气候或者材料使用环境等的限制,路面病害修补往往呈现滞后的现象。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病害会迅速恶化,更为水分侵入路面结构内部提供了条件,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同时要转变路面养护理念,提高对小病害的重视,加强日常巡查养护,做到随时随地及时修补,不要等到病害发展严重了再进行路面修补工作,这将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和经济损失。

3.3优化养护资源配置

沥青路面的养护资源落后主要表现在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低下、养护技术落后和养护费用欠缺三个方面。现有的路面养护人员大多缺乏沥青路面专业知识,包括公路路面施工、路面养护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公路养护方式上,势必造成养护工作的不到位、不及时、不专业,加快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扩展。我国公路养护技术相对落后,首先表现在路面病害的养护材料方面,目前路面病害的材料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其施工气候条件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修补时需要加热等缺点,都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修补工作。其次修补工作多为人工修补,施工速度慢,质量难以控制。路面的养护也需要经费来源,但由于对路面养护的重视不足,各地公路后期养护的经费都很欠缺,严重阻碍了养护工作的进行,未能及时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展。因此,各地区公路营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路后期养护的认识,尽可能为公路的养护配备充足的资源。

三、结语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在各地公路的早期破坏中表现均较为突出,应提高重视程度。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选用合适的沥青与集料;优选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完善路面排水系统。

(2)路面施工质量方面: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提高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好路面压实度;设计合理的空隙率。

(3)公路运营管理方面:加强重交通监督管理;及时修补路面病害;优化养护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吕希山.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1.15:720.

[2] 蔡清云.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及防治[J].工程科技,2010.6:291.

[3] 成彦勇.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J].道路工程,2012.4:77-80.

上一篇:概论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影响 下一篇: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