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品社”课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9 04:55:20

小议“品社”课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

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是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融会贯通运用。它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有效实施,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步骤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和前提的,问题既可以来自生活实际,也可以来自课本、报刊、广播电视等。所以,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资源的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的、宽松的氛围,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引疑和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不能过于简单,必须经过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之后才能找到答案,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例如《祖国的宝岛台湾》:“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样的问题就比“哪一朝代政府就派人去台湾?”的问题有探究价值。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使学生发现和提出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其一是引导学生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许多事物单单看事物本身,往往看不出问题,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就能提出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其二是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引路。关于设计启发性问题,我们一直强调“问题要提在点子上”。具体来说,就是一要提在要点上,即围绕教学要点设问;二要提在难点上,即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设问;三要提在热点上,即从学生颇感兴趣但又认识模糊的问题上设问;四要提在转折点上,即在教学环节的转折处设问。这些提法,对品德与社会课的问题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设计启发性问题中可以有新的创造:由此及彼设问、由表及里设问、由浅入深设问、两难之中设问等。

二、探究合作,分析问题

这一步骤教师要把握的主要教学策略是精心组织、指导方法、正确引导和平等参与。

1.设立假说,确定“探向”。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提出疑问。学生一旦产生了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设立假说,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可探究的方向。假说就是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是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假说要求逻辑性要强,要合理。假说不应是现成的结论或教师的个人观点,而应当是从学生意见中选择出的代表性的看法。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归纳,确定探究主题。

2.制订计划,分组合作。小组合作研讨和大组辩论一定要组织好。一是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自由组合,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协调好人员关系,并注意安全等;其次,小组合作探讨要给予组员比较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小组每个成员都能比较从容地参与研讨。既然是小组合作,就要有组内的分工,有召集的、记录的、汇总的,讨论后要形成集体的见解,也可归纳成两种或几种看法,然后由指定的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向大家作汇报。二是要组织好辩论的双方,要求各方应事先有准备,有分工,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辩论过程中,允许各方的成员互相变动转移。因为儿童的思想本来就不成熟,变化是正常的,应允许他重新选择,不能随便扣上“投降派”的帽子。

3.收集资料,组织探究。各小组在活动中要注意收集与问题探究相关的信息,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对探究获得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小组讨论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说去做社会调查和查阅资料,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学生往往会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或几个大的意见。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必要时将两种不同意见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甚至辩论,但不要急于统一。在活动交流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发言或交流。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个人或小组的表现适时评价,提升认识。评价中教师要注意总结探究的收获,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4.正确引导,形成成果。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所收集的资料,选择、组合并排列相关资料信息,确定出验证假说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拟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将研究报告形成小论文,还可以写体验日记等。然后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

三、服务社会,解决问题

探究不是以学生经过解决问题得出一两个结论而终结,它要求学生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再应用到社会中,强调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巩固课堂效果,并引发新的思考与探索。教师要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实施社会活动。例如教师在上《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时,当学生通过探究对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重要有了理解并激发起呼唤和平的行动后,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些人不关注广大人民的呼唤,偏要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继续探讨。这种探讨又为了下一课学习有关联合国为建立国际和平新秩序而努力的内容做了很自然的过渡和有效的铺垫。

这一环节教师要把握的主要教学策略是及时点评、归纳提升。发现问题环节教师的激趣引疑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愤”的状态,分析问题环节教师的引导属于“启”;那么到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对问题已进行了探究,有了自己的见解,但还不成熟、不完整、不准确或不能规范表述,此时正处在“悱”的状态,教师的点评就是“发”,不重视点评,教师就是“只启不发”,要真正做到启发式教育,就要把点评这件事做好。教师可以有激励式点评、修正式点评、补充式点评、提升式点评。

上一篇:注重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幼小学习衔接 下一篇:在艺术活动中建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