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原理的高校学籍管理价值分析

时间:2022-09-29 04:47:00

基于动力原理的高校学籍管理价值分析

[摘要] 动力原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原理,可将其应用于分析高校学籍管理活动在学生管理、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分析和绩效评价。从动力原理角度看,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业安全,进而实现校园的安全稳定,也有利于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当前,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实际数据与学信平台数据不完全一致。实现学籍管理价值最大化,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和规范管理,加强高校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历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高校;学籍管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一、动力原理及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

(一)动力原理

管理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围绕社会中的人所进行的,其动力或核心任务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力,通过调动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发挥。动力原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该原理就是探讨如何激发人的能动性,如何合理加以利用,从而使管理工作持续、高效运转下去。

现代管理中,一般将动力划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物质动力。主要是指薪金报酬,物质奖励;也值由企业或事业单位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第二,精神动力。主要是指通过日常思想工作的开展、信仰和精神的激励,弥补物质动力不能补偿的缺陷。第三,信息动力。主要是指管理活动通过信息的广泛交流,审视自身不足,并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主创新。在某特定情景下,任一动力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动力。

(二)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强时限性和较高准确性要求,以实现学生学籍“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个不错”为目标,能否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事关学生基本权益的实现,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籍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学籍管理的主要业务有;新生入学资格复核、新生档案发放、新生学籍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学籍异动(包括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退学、延长学习年限、降级、保留学籍等)办理、学籍信息修改、学历信息核对以及为在校生或毕业生提供学籍信息查询和证明服务等。学生学籍的异动都通过教育部的学信网平台进行操作并备案,实行校、省、部三级审核,有严格的审核程序。

(三)动力原理在学籍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管理学将动力原理中的动力划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个大类,以此为标准,则学籍管理活动的价值重点体现在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两大方面。精神动力表现为,学籍管理通过学业预警机制对学生学习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学生主体会根据自身的学籍状况,时时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自我努力。因此,要实现这一动力作用,关键的环节还是学校能够时时更新学生的学籍状况、学生能够时时查询并得知自己的学籍状态。

信息动力则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衡量:一是从学生角度,为其了解学籍状况提供必要的信息,这一作用与精神动力相似,但精神动力更主要的是内在的,而信息动力则是外在的;二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可以说学籍管理是高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两大动力能够使学籍管理在学生管理、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充分体现。具体而言,应包括维护学生的学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健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主要价值分析

(一)维护学生学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对学生而言,大学学习和生活最基本的目标就是顺利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即要保障基本的学业安全。学校通过规范学籍管理异动等相关规定,对存在学业风险的学生进行及时预警时,将会督促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状态,了解学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学籍管理在激励约束学生完成学业,维护学业安全时,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学生本人,此时,大学生就会把保护自己的学业安全作为自觉的、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样也就激发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自觉的行动。学生自觉了,学业安全了,校园也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二)健全高校制度体系

学籍管理有较强的业务操作性,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因此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支撑,日常管理应坚持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依托。教育部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普通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各省、各高校也陆续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高校的学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和严谨。以黑龙江省为例,从规范业务规程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工作规程(试行)》,到规范电子注册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在到规范学籍异动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在实际管理中根据现代管理手段的日新月异而实现的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理念的提升,都为学籍管理提供了健全的制度保障。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对教育对象、方法、结果以及管理程序等的规定,能够为教育教学营造和谐的环境,从而规范教学和管理活动,对加强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重要保障作用。

(三)加强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大学发展开始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优良学风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塑造。学籍管理对培养高校纯朴、务实的学风有重要意义,对创建办学特色显明、人文底蕴深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既能继承历史优良传统积淀、又能开创具备时代特征的现代校园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制度保障,学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支撑,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具备激励约束功能,好的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学习自觉性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发挥教书育人理念兼备的优秀教职工的模范作用,而学籍管理能够通过学业预警为学生提供参考,让学生时时明确自身的学习状态并适时改进,同时,它也能通过信息反馈使教师了解教学成效如何,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探寻新方法、争取新成果。

三、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动力原理的分析,可见高校学籍管理在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要价值。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的现状,以及随着国家办学条件、理念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的管理手段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分大类招生使学籍管理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国家提倡高校在招生中,按学科大类进行,学生入学一定时间后,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兴趣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来确定专业。如部分高校设立的“实验班”,包括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能源动力类和化工与制药类等大类,规定学生在入学后第三或第四学期,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同年级所设的原招生专业学科门类二级门类范围内择优选择专业,在“实验班”前期进行基础阶段学习,后期进入专业学习。由于各省要求不统一,“实验班”招生专业在有计划的省份名称和专业代码不一,给新生学籍注册带来不便,而且在后期管理中由于专业调整较多、时间不统一以及有进入和退出“实验班”政策等问题,使得学籍日常管理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应在规范录取专业、最终专业确定以及进退机制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完善。

(二)学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管理理念等不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呈现不同特点,差异明显,所以各高校的学籍管理手段差异明显,部分高校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有些学校则仍然使用传统的、低效率的管理方法,信息识别、手续办理、数据备案等手段相对落后,缺乏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同时,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因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贩卖假文凭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大学生利益受损,教育公平性受到严重挑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学籍管理公共平台和院校平台存在漏洞。因此,学籍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应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实际数据与学信平台数据不完全一致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的学籍异动需要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由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初步审核并出具意见,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在办理相关手续异动手续;二是学籍管理人员根据审批原件在教育部学信网做相应处理,实现学生学籍电子数据的变更。两个环节产生的数据需要经常的交接、及时的处理,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学籍管理乃至学生管理没有共同的操作平台,从而造成学籍异动办理存在实际数据变动与学信网数据变动有时滞。同时,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数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使得实际在校生数与学信网数据不完全一致。

四、实现学籍管理价值最大化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首先,做好学籍管理是进一步规范高校招生行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违规招生、规范办学行为,抓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公正、公平、公开地保障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其次,做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进一步转变高校教风、学风、校风,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学籍管理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若抓不好,教风、学风、校风则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维护高校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自身条件不足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进入了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时期,存在诸多潜在的隐患。对此,我们一定要依法治校,站在维护高校、社会和国家稳定大局的高度来扎实抓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

(二)加强和规范管理

加强和规范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学生转学,按照教育部和各地区教育厅相关文件,制订完善转学相关办法,从制度上杜绝“先斩后奏”、以“借读”为名造成违规转学事实等问题的发生;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转专业,尤其是实验班管理办法的修订,既要参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又要符合办学实际;三是要加强学籍信息修改,突出强调高校对学籍学历信息修改的真实性、准确性。认真审核修改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尤其是更改姓名、身份证号和层次等重要信息,必须做到严格要求、程序规范、材料齐全,绝不能让假冒者通过信息修改使其“名符其实”;四是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开除学生学籍,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依法依规办事,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周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三)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

学籍管理要把住三个关口,即入口管理(学籍注册),重点审查资格;过程管理(学年注册),重点做好学籍异动及时更新,按照各地区关于转学、转专业的暂行办法和学籍管理的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出口管理(学历注册信息),按照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准确、规范做好学历信息注册工作。做到学籍异动及时更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加强高校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建设

要提高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必须从管理手段和方式上下工夫。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籍学历研讨会等机会,加强省内和省际间高校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各高校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历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威廉姆.耐特,院校研究与质量保证—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8):17-25

[2]康宁.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41-48

[3]欧阳河,等.高职院校服务质量实证研究—以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抽样调查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12(7):51-58

上一篇:浅谈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 下一篇:增值税转型问题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