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人高校《普通物理》教学中的方法

时间:2022-09-29 04:25:13

浅谈成人高校《普通物理》教学中的方法

浅谈成人高校《普通物理》教学中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科学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运用知识于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模拟法

通过模仿物理事实来说明定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之为模拟法。

(一)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引入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先用手握教鞭触及门,门而动之。说明教鞭是一种媒质。然后指出电荷之论文联盟间的作用即同号相斥、异号相吸,也是通过某种媒质发生作用的,这种媒质就是电场,顺势给出电场的概念。总之模拟法使那些本无直观形象的客观物体得以“借物显形”,化虚为实。

(二)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爱因斯坦曾为此做了一个有趣的模拟:两人各执木棍一端以等速并进,则木棍保持定向的平衡移动。但若其中一人突然改变速度,木棍就会旋转,直到另一人也改变速度使两人恢复等速,木棍则沿新的方向恢复平行移动——这正是光度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发生的情况。通过模拟使那些看不透的机理一目了然。

例1:下面装置可以模拟大炮发射炮弹的情形。经过演示不但可以观察到“炮弹”的抛体运动曲线,而且可以观察到发“炮”后“炮身”的反冲运动。实验安全可靠,生动逼真。效果明显,深受同学欢迎。

用品: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锌粒、硬质小塑料瓶(装酸奶用过的)、橡胶塞、力学小车、细线、火柴。

装置设计:1、硬质小塑料瓶;2、固定瓶子的细线;3、点火孔:1至2mm;4、橡胶塞;5、锌粒、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6、力学小车。

操作过程:

1、将小瓶上半部打一个小孔,做点火孔。

2、用细线将小瓶倾斜着固定在力学小车上,以保证点火孔在塑料瓶的最高点。

3、向小瓶内注入10~15ml稀硫酸,少量硫酸铜溶液和2~3g锌粒。

4、仅1~2分钟时,用橡胶塞将瓶口塞紧后,放置在光滑的地板上。

5、立即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点火孔。

实验现象:

只听“当”的一声响,橡胶塞射出十几米远,并在空中划过一条斜抛运动曲线;同时小车向后反冲一米多远。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和斜抛运动曲线,看到了不易看到的实物。

二、类比法

“类比”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形式。用类比法讲解物理概念、规律及进行解题,复习效果很好。

(一)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较抽象,而学生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则对抽象概念难于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使学生从旧知识顺利到达新知识的彼岸。在这时类比法就是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的一座较好的“桥”。例:用机械振动来类比电磁振荡;用静电场类比引力场;其中电场力做功类比重力做功等,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直射入匀强电场后的运动类比质点的平抛运动等等。总之,此法便于新概念的讲解,某一规律的掌握。

(二)用类比法进行解题、复习

例2:一长为l的细绳,上端固定,在它的下端再系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场强大小为e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中,当处于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z角(€%z≤45€埃┤绻?蛊?怯?%z增大到€%o然后由静止释放,则€%o应多大才能使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本题的原型是重力场中单摆模型,现在小球不仅受到重力作用。同时还受到电场力作用。若将这两个力合为一力,则容易判断小球的平衡位置在o点。小球从a点释放后,在a、b之间来回振动的模型若与原型类比,则小球相当于悬挂在一个特殊场中的摆球,由原型的结论推知:小球通过平衡位置0时速度最大,在两振幅位置a、b时速度为零。由于对称性可判定€%o=2€%z。

三、曲线思维法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思维能力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所谓曲线思维,是指分析问题时,从某一目标出发,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视野的分析,从而取得积极的思维成果。

(一)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势,全方位的进行考察、琢磨

例3: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其效果相当于一个电流强度为i=q/t=q2b/2€%im的环形电流。在此打破思维定势非常重要。

(二)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要不断改变角度,这就是纵横思考

例如:对物体受力分析,有时需采用分割方法(隔离体),有时则用合并方法(系统)。

设在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物体m,初速度为0,受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滑动摩擦力为,求物体沿斜面向上位移为时速度t。

对物体受力分析。设支持力为,对物体不做功,研究对象为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写出功能原理为:

f·sf·s=e2e1

即 f·sf·s=[(s·sin€%a)mg+1/2·m]1/2·m

条件:选初始状态为零势能参考面

若改变研究对象为物体m,可用动能定理表示为:

a=ek2ek1

即 f·sf·s(s·sin€%a)mg=1/2·m1/2·m

纵横思考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研究对象。

(三)对有些问题,我们经常采取倒过来思考的方法,即逆向思考

设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1秒内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5,求它上升的最大高度。

按照逆向思考,应意识到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与自由落体运动互为可逆,这样,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大高度前的最后1秒内的高度,恰好是自由落体最初1秒下落的高度,设所求最大高度为hm数:

1/5·hm=1/2·gt2

当t=1s时,hm=25m

本题用逆向思考方法,能迅速而又准确地作答。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小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分析 下一篇:浅析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