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2-09-29 04:19:04

浅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

【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当今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中心议题。①从游戏引入;②抓住特点,通过联想,加深记忆;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④利用投影,提高教学效果;⑤加强教育引导很重要;⑥强化规范操作很必要;⑦突出表扬鼓励很管用。

【关键词】小学生 年龄特点 计算机教学 兴趣 思维能力

为培养跨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当今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中心议题。

1.从游戏引入

新课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新课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主题。例如在教“五笔字形的基本字根”一节时,我先用小孩搭积木和搭汉字的示图,启发学生从几时搭过的积木联想到搭汉字,然后拿出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字根积木块),请学生分别到讲台来做搭汉字游戏。学生利用字根积木块搭出了许多汉字,我趁他们兴趣正浓时,适时提出了新问题:汉字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脱口而出:每个积木块。我接着又问: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也就是每个积木块)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回答:笔画。教师提示:我们搭汉字游戏用的积木块,五笔字型叫做字根,字根组成了汉字,而笔画构成了基本字根。这样就轻松自然地揭示了主题。

2.抓住特点,通过联想,加深记忆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计算机本身的固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联想,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取得一些较好的效果。如讲授“几个重要键的作用”一节时,先提出:空格键、转换键键面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再通过和学生谈话,让学生抓住空格键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空格。同样抓住转换键键面上有向上的箭头,联系到转换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上标符号。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是小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教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教LOGO语言时,我先利用LOGO语言趣味程序演示其绘图和演奏音乐的功能,而美丽的图形和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从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下,讲授了如何使小海龟向前走、转弯、捉迷藏等命令,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命令编制过程,令海龟随时等候指挥,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挥海龟构成多种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形。兴趣引诱了学生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画出了电脑、学校、军舰等图形,还画出了一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的图形,可以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利用投影,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很多学校都买了计算机,由于资金问题,暂时还不能实施大屏幕教学和网络教学,这样就出现了教师在讲台演示,而由于显示器屏幕小,学生多,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的难题。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想到了学校常用的幻灯机投影放大,不但解决了上述难题,而且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生“DOS操作系统常用命令”一节时,将使用DIR命令带参数和不带参数后的计算机屏幕显示内容分别制成幻灯投影放大,使全班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些不同显示结果,然后让他们自己根据这些显示结果,找出显示方式的不同点与共同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时候用DIR命令时不带参数,什么时候带/P参数,什么时候带/W参数。通过对比,学生很快掌握了显示文件目录命令的使用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计算机教学虽然不难,但要讲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教育引导很重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在积极宣传学校开设计算机课重要性的同时,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正确的开机及关机步骤和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这样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安全的道理。此外,要禁止随意插拔鼠标、键盘,下课时凳子排整齐再有序地离开等习惯。

6.强化规范操作很必要

计算机实践教学和一般的课程不一样,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操作。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不断强化学生规范操作上机。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监督和引导,确保在有限的上机操作时间内,能使更多的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如,教师可以来回地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加强个别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局域电子教室的“监控转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等功能,对学生进行监督、引导、辅导等工作,用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提高上机操作的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操作技能。

7.突出表扬鼓励很管用

学生在学习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要积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鼓励下获得真知,慢慢养成良好上机习惯,教师要多去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有时电脑因为软件本身或者系统出现的错误或者提示信息的一类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系统安装的杀毒软件提示升级了,或者打开软件时弹出选择窗口,保存文件时提示文件已经存在等等。但如果不注意应对,也会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小的干扰,学生可能会一个劲儿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其实,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而是电脑很友好地表示,就像平时把鼠标移到图标上会显示出名称来一样,这“错误”是提示你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如何让操作更简便、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屏幕提示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首先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坐等着寻求他人的帮助。

上一篇:将科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下一篇:论在法学教学中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