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倒叙

时间:2022-09-29 02:08:35

记叙文写作之倒叙

【写作目标】

所谓倒叙,就是指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把所叙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作方法。

在文章中,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行文的情况共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技法指津】

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使用倒叙的叙述方法,目的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起到使文章曲折,凸显文章布局美的作用。同学们在运用倒叙的叙述方法行文时,可以用到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第一,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把文章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并加以叙述描写。如一位同学在作文《帮助,从小事做起》中是这样写的:“今天早晨,我走在水东街上,突然看到我们班的一名同学正神色慌张地赶往学校,后面,还有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着。转眼间,这名同学已经迅速地跑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这时,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我不由得心生疑惑,也顺着他们的脚步走了进去……”看到这里,也许你就会想,这位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名学生呢?是他做了什么坏事吗?我们不用妄下断语,先往下看,“走进教室,我看见这位老大爷正不断地向这名同学道谢。原来,在上个星期天,老大爷的钱包被偷了,是这名同学给他找回来的。哦,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读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因此,在文章的恰当部分运用倒叙的叙述方法就可以使事情的叙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写作时,同学们可以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如舒乙的《父子情》中就有这样一段内容:“我童年时代的记忆里真正第一次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1982年我到济南开会时去看过那房子,使我惊奇的是,那楼梯,那客厅竟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一样,足见两岁时的记忆已经很可靠了;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作者在这段话中,写出了他对父亲强烈的眷恋及怀念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第三,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倒叙的叙述方法行文,一定要从内容和形式需要的角度出发,或表达主题,或为结构的变化而设置悬念,以收到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如田晓菲在《十三岁的际遇》中开篇就写出了自己在得知北大这座神圣的学校时的年龄是七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小对北大就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悬念,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牛刀小试】

一张照片的回忆

余雨潇

这是一张我珍藏的照片,记录着我跳舞时的精彩瞬间。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会想起小学三年级时自己第一次参加演出的情景。

那是一座流光溢彩的舞台,活泼可爱的我正随着轻柔悦耳的节奏,跳着美丽的孔雀舞呢。在乐曲的伴奏下,我的笑容灿烂如花,舞姿灵动优美。我陶醉在舞蹈之中,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演出结束后,我的耳旁只听得见台下观众的欢呼声、鼓掌声。谢幕之后,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练习舞蹈时的一件件往事……

暑假,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喊着:“热啊——热啊——”而我却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等呀等呀,盼呀盼呀,终于,同学们陆续都来了,老师们也来了,舞蹈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舞蹈队培训,心里充满着激动与好奇。

干净整洁的大厅里吊着蓝色的大灯,音乐响起来,地板也闪烁起来。我们跟着老师的动作,随着乐曲的节奏,开始了基本功的练习。我们一会儿下腰,一会儿劈腿,一会儿做复杂的动作……虽然有些劳累与疼痛,但是,我们仍然欢快地跳着、笑着。

一天天的坚持,让我越来越了解练习舞蹈的艰苦。我也曾泄过气,但是想到妈妈告诉自己的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于是,我又挺起腰,咬紧牙关,继续坚持训练。老师也在一旁鼓励我们:“加油,坚持下去!”我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一天、两天、十天……渐渐地,我凭借着自己的毅力,把“拦路虎”给打倒了。虽然我流了很多汗水,吃了无数苦头,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成了大家羡慕的“小舞蹈家”。

端详着这张照片,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来,在那些精彩的瞬间背后,快乐竟是多味的,也是永恒的。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由眼前事物引出回忆”的先议论抒情,而后再叙事的倒叙式记叙文。作者在写自己练习舞蹈的经历时采用了“把动人的片段提前”的倒叙法,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精彩的演出场面。接着作者进入自己“练习舞蹈”的回忆,回忆的结尾又与演出成功的画面相照应——“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成了大家羡慕的‘小舞蹈家’”。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则深化了主题,感染了读者,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

【误区警示】

1.不能为倒叙而倒叙。

俗话说:“好钢用到刀刃上。”“手法”这块好钢,尤其要用得适当——当用则用;当不用,则坚决不用。只有文章所反映的事件历时较长,情况又较复杂,才适宜用倒叙的方法。对于时间跨度小,情节单纯的事件,则不必用倒的叙述方法,若勉强使用,反倒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了。

2.倒叙与顺叙之间的衔接要自然。

既然倒叙是将顺叙中的某个部分提前,倒叙之后还要转为顺叙,那么,运用倒叙的叙述方法,就要交代清楚起点,目的是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呼应。

【延伸训练】

题目:请以“雨中的回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雨中的回忆”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下雨的情景,然后由眼前的雨景引起回忆。点出要写的人物和事件,这是倒叙的一种变化。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三段来写,即开头先描写雨景,由此展开回忆,然后叙述一件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结尾再以雨景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一致,结构完整。

上一篇:阅读基础之人物传记 下一篇:阅读基础之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