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程度测定莫陷入误区

时间:2022-09-29 12:53:57

市场化程度测定莫陷入误区

对目前(2001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国内学者由于对市场化内容理解的不同,往往给出不同的结论。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宜粗不宜细 第一,对市场化程度的判断必须作出量化,比如可用百分数表示。一般来说,市场化水平宜于定性定量结合起来作粗略估计(如表)。第二,判断市场化程度时选择过细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层次不清。其实市场化程度关键应看劳动力、资金、土地、各产业的市场化。

宜低不宜高

第一,判断低一些有利于我们把困难、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使我们不至于变成“骄兵”。第二,中国提出市场经济仅10余年,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政府机构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判断低一些是合适的。第三,当经济系统中不同子系统的市场化程度相差较为悬殊时,考虑到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瓶颈效应、短边原理,把市场化程度估计低一些也是必要的。第四,目前大家一致公认作为国民经济主导或主体的国有企业或国有经济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因此,判断中国市场化程度已达69%为市场经济国家,相当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水平的80%,显然偏高。

宜宽不宜窄

第一,市场化程度的判断要百家争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存,不能惟我独尊,可以互相进行学术批评,就展望预测来讲,还是搞多方案比较好。第二,市场化程度判断,既可以有专家的个人分析,也可以采用专家群体评估法,如专家会议法、专家函询法、德尔菲法等,还可以对群众进行广泛的科学抽样调查,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解决争论不休的问题。第三,听听来自国外的声音。不可全信,不可不信,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从以上三点,可以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大致在55%左右,已相当于发达国家市场化水平的65%左右,应该说,这一市场化水平是不低的。通俗地说,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刚刚解决了“温饱”,刚刚“及格”,离“小康”、离“优良”还有相当的距离。

倾向低位预测

笔者曾对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出过三种预测方案。高位预测,超过80%,中国将成为标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位预测,70%―75%,中国将成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低位预测,65%,中国将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或接近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笔者的观点是倾向于低位预测,理由不再赘述。(摘自2003年4月16日《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下半年经济走势尚存三大变数 下一篇:我国物流业何日“物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