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时间:2022-09-29 12:15:27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摘 要: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传统的知识,还要对美术欣赏教学认真探索和实践。文章主要对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开展方式

如何实现中学美术的“高效教学”是每个该学科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中学美术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很难得以完善,但我们应该执着追求“高效教学”这一目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期将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提高上来。此外,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将有关作品鉴赏的知识框架提供出来

尽管新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对欣赏过程的积极参与,然而期间少不了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在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过程中,适时地将相关专业知识告知学生,接下来就鼓励其运用知识来积极地自主鉴赏。观察如今中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情况,是无法采取完全开发的自主鉴赏方式的,否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在探究教学中,关于传递知识框架可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在欣赏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美术作品时,可先交给学生相关背景性知识,要不然学生可能就会无从着手;然而对于难度不大的欣赏作品就可以直接让学生自主欣赏,接下来借助提问方式来对有P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引导学生关于这类作品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和规范的欣赏。

二、营造出适宜的审美氛围

所有作品往往都蕴含一定的精神、情感,美术作品的内涵便由此构成[1]。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多引导学生,促使其发挥想象,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构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开展想象,达到思想共鸣的境界。另外,在欣赏过程中,可播放一些高雅的音乐,以便将艺术性的氛围营造出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带着审美的心态来积极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予以充分尊重,怀着宽容的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各抒己见,以平等的角度来补充一些背景知识,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在学生审美过程中激发其兴趣和成就感

在中学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不少优秀的古典美术作品,对于充满现代意识的中学生来说,这通常是很难激起欣赏作品的兴趣的,并常常造成学生很难主动参与互动、探究式教学的难题。 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个很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将学生的审美兴趣激发出来。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及体会,要想将学生的欣赏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可主要采取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背景知识发掘式,也就是努力挖掘出美术作品背后的一些内容,诸如历史背景知识和作者经历等等,这些信息知识往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因而教师有必要认真发掘这类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促使其参与欣赏教学中来;第二种是背景知识联想式,也就是联系起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教学中来。如,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可联系有关的音乐作品,进而借助欣赏音乐作品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相关欣赏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 若是学生有兴趣欣赏美术作品,然而过难的欣赏,也会造成其欣赏作品过程中产生挫折感,从而使放弃参与,不由得被动地听讲,这样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时,要关注学生成就感的培养问题。

四、对学生审美过程中的自我创造予以鼓励

美术作品鉴赏体现了一个再创造过程,所谓的“合理偏见”的可以存在的[2]。但是中学美术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即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怀着宽容的心态以鼓励学生的欣赏观点发表为主,允许其在自己理解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美术评论。即使学生的评价不是很恰当、合理,也不要直接进行纠正性批评,如此易于将学生参与积极性挫伤,采取平等、平和的态度来给学生提出建议或进行背景知识的补充,再借助这些知识来发表结论;一旦有学生发表的见解比较精辟,那就可以立即予以积极评价,从而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予以鼓励。

五、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少不了美术欣赏教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将有助于中学生审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提供给学生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样化欣赏教学模式的开展,以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此才能促进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瞿丽君.让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的乐园:小学美术欣赏教 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2]谢成立.美术欣赏教学应培养学生审美评鉴能力[J].淮阴 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1).

上一篇:浅析多方位培养青少年成为创新型人才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