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们同行

时间:2022-09-29 12:02:08

作者简介:陈成龙,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组组长,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宁德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宁德市特级教师分会会长,福建省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专著《创造性语文教育》曾获教育部中小学教育基金会授予的一等奖;曾获“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

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界来说,1979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这一年的12月25日,全国中语会在上海成立了。几乎就在全国中语会成立的同时,福建福安一中的某个班级,我正要开始上课,两位语文教育专家悄悄地走进了我的课堂。他们是宁德地区语文教研室主任黄族醒先生和福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郑复赠先生。黄老先生是闽东语文界的泰斗,新中国成立前即是中共地下党员,我对他心仪已久,能得到他的指点那自然是三生有幸了。这节课,我教的是《扁鹊见蔡桓公》,我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将文言知识的讲授与内容分析糅为一体,作为教师我讲得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想不到黄老先生后来在向校领导反馈时把我大大褒扬了一番:“现在都提倡以老带新,年轻教师要向教师学习,我唱一个反调,老教师也要向年轻教师学习,福安一中的老师要向陈成龙学习。”这滚烫的话语久久地温暖着一颗30岁青年的心,激起了我当名师的欲望,我想:我也要做一个像黄族醒老师、陈春江老师、蔡景良老师、韩宗蒲老师(后三人是同校教师)这样的名师。

由于有了黄族醒老师那句极力赞扬的话,加上新来的校领导也急于整顿教学秩序,抓好教学质量,于是接下来学校就安排我在年段教学研讨会上、学校语文教研会议上、全校文理教师教学研讨会上、在全县范围内多次“闪亮登场”,上了不少研讨课。后来有的老师提议说:你上完一节,那下节怎么处理呢?课文教学这样上,那么作文教学你是怎么处理呢?我们能不能系统地听你一两周的公开课?当时我也还算是初生牛犊,不知啥为畏惧,便把这连续上两周公开课的任务也承担下来。这些课即使在当时也是很稚嫩的,但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不久就承担这样的任务,接受磨练,其中的收获自然是巨大的。直至今日,我之所以还能走南闯北到省内外上一些研讨课,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经历了当时的那一番磨练。

由于那时教学参考资料少,而且出去学习的机会也少,因此,我所上的公开课都是原创性。我也渴望着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能有一番提升。就在这时候全国中语会于1981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在福州召开了一场研讨会。我校语文组组长陈春江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陈老师在教研组上详细地传达了这次会议的精神,他尤其详细地介绍了研讨会上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执教《愚公移山》的经过。这次研讨会在福安一中语文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老师们这才知道在全国有一个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门组织――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福州会议后不久,我县教育局从上海录制了全国中语会三位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全县语文教师观看。由于放映场地只能容纳100多人,于是教师分早上、下午、晚上三场,而我从早到晚,对这三位教师的教学实录看了三遍。于漪老师教的《“友邦惊诧”论》,钱梦龙老师教的《雷雨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看这三节录像课之后,我又看了报刊上登载的于漪老师的《七根火柴》、《,你在哪里?》,钱梦龙老师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故乡》、《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从三到万》、《论雷峰塔的倒掉》等课堂教学实录。他们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实践启迪了我,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很强调积累,要求学生多看优秀的文学作品,“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的道理,一个教师要想能够在课堂教学方面早日成熟,多观摩名师的教学录像,多钻研名师的教学实录,积累名师的教学案例,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后来无论是自己执教,还是到一线听课,脑子里都会浮出于漪、钱梦龙等老师的优秀课例,把这些课例与我及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无疑可以得到许多启发。

此后,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这些名师执教的情景,他们就像鲜艳的旗帜在前面导引着我,我的目标更明确了: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当一个创造型的语文教师!于是我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课堂上学生自学、合作、质疑、探究;课堂外学生组织文社开展文学兴趣活动。学生纷纷给各家刊物投稿,参加各种征文竞赛。学生的习作不仅得到《中学生学习指导》、《中国少年报》这些报刊颁给的奖状,还获得“中国――南斯拉夫儿童诗比赛”奖、全国少工委颁给的征文奖; “我们班里的写诗热活动”还获得福建省少工委颁给的少先队活动奖章。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1985年至1987年,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福建省优秀青年老师”。这些成绩与年纪跟我相仿但业绩骄人的魏书生相比,显得很落伍,但毕竟意味着在全国中语会的激励下,在名师的引导下,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里我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0年,我从福安一中调到了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我的工作由课堂一线的教学转为教学研究。我心想:以前由于忙于课堂教学,没有较集中的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一定要认真读点教育理论的书,将自己以前的教学实践做一番梳理。于是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学院图书馆里的一些新购进的教育理论书我都翻阅过。我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化为一篇篇的论文投给了多家的报刊杂志:《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福建教育》等,篇幅也慢慢由短而长,见解慢慢由浅入深。感谢这些刊物对我的关照,让我在1991年到1998年的8年里发表了几十篇的论文。其中《控制论与语文教学》获得了第二届圣陶杯一等奖,有幸列于当今语文教育名家李镇西之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透视》获《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授予的二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学”和“教法与学法结合,教与学一体”的课题研究,该成果获得全国学习研究会和福建省教委的肯定。

到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工作后,参加省语文教学研究的机会相对多了。于是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我省在全国中语会担任领导的孙绍振、陈日亮、王立根等语文教育的专家。聆听到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精辟见解,廓清了我的认识,使我时时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和进击的姿势。

孙绍振教授现在已经70多岁了,但他的学术生命还异常年轻,上个世纪80年代,孙老师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在《南方周末》发表了《炮轰高

考》一文,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之后,孙老师“真正拿起学术的武器,向语文教学的陈腐与僵化进行如此认真的批判。他不但破坏,还亲自动手建设。”(陈日亮老师语)他用很大的精力进行文本的分析,以求从操作性系统方法上给广大语文老师做出示范。现在只要你随便翻开我国某份语文杂志,就会发现在某论文的作者栏上赫然写着“孙绍振”三个字。孙教授对后辈极为关照。因此,我经常把自己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上的困惑向他请教,他往往毫不思索地把我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割成无数碎片,抛还我,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知识的渊博。2008年3月,孙老师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地赶到福鼎,在“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实践研讨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大学者的博怀。

陈日亮老师是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著名特级教师,现今还担任着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他辛勤耕耘教苑近半个世纪,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深入的研究。我国教育界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成果时,将陈老师列入十几位有重大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行列。我觉得陈老师是当之无愧的。陈日亮老师敢于也善于建言建策,他是我国教师法的发起人之一。他连续多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陈老师治学严谨。有一次我到他家请教,他拿出珍藏已久、已显发黄的教学手札让我看。这是陈老师上一世纪60年代从教开始十几年坚持不懈积累而成的教育随笔,中有他的教学感悟、读书收获。面对陈老师的这一宝贝,我很自然想到陈老师对我的委婉批评。这之前,陈老师多次说我写的教学文章有八股味,还说,文章应从实践中来。我没太在意,现在在陈老师的这些宝贝面前,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面对陈老师的这些宝贝,我理解了为什么在上世纪末的那一场语文教学大讨论中,当有些人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出质疑时,陈老师能以洋洋洒洒近两万字的论文大声疾呼“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可动摇”,表现得异常清醒。

王立根老师是现任的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几年前因一场车祸,他的腿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然而他却以残疾之躯撑起了我们福建省“闽派语文”这面大旗。在王会长任内,他组织了好几场闽派语文研讨会,举办了2005年、2007年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等,将福建省的语文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使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对福建省的语文教研刮目相看。然而,对我来说,最难忘的还是王会长那无私的提携。继召开孙绍振、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之后,下一步应该推出哪一位我省语文教育卓有成就的专家呢?无论凭什么标准都应该推选王立根会长。因为王会长是福建省劳模、著述等身,在我国语文界有很大的影响,但他坚决推辞,他很动情地说:“哪有我当会长为自己召开研讨会的?我要把福建省的名师都推出去了,以后再来考虑我自己。”后来他和我省语文学会的专家们极力推选我,精心组织召开了“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实践研讨会”。会议是在福鼎市召开的,王会长与全国中语会会长陈金明教授,福建省语文界的著名专家孙绍振教授、陈日亮老师、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朱鼎丰老师等又不辞辛苦地赶到福鼎参加会议。王会长为会议的召开还写了《责任・传承・创新・奋进――贺“陈成龙创新语文实践研讨会”》。他毫不吝惜用饱满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赞扬我,夸我“一开始就带着使命闯进了语文世界”,“生命里跳跃着神圣的责任”,“责任闪烁出的耀眼的光芒来自于他的执着,默默无闻,苦苦奋斗”,“是责任是爱和道德的花朵,把他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在我看来,这些话与其说是对我以往成绩的赞扬,倒不如说是对我的激励。因此,“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实践研讨会”召开至今已一年多了,但会前会中的一些情景还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想起这些我就感动不已。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育至今33年,其中30年是与全国中语会一起走过来的。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机遇。机遇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和关键时期的提携者两项。我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30年正遇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正赶上语文教学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个历史时期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时期又有那么多开拓者为了他们所钟爱的语文教育事业,无私地关爱着我,呵护着我,提携着我,使我在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的征途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定的步伐。这些就是我成长的机遇。因此,我由衷地感谢这个时代,衷心感谢培养了无数优秀语文教师的全国中语会,感谢那些关爱、提携着我的前辈、专家和开拓者。

全国中语会,能和你初创的30年同行,这是我的幸运。真诚地祝福你,全国中语会!

上一篇:教什么:文本的教学解读 下一篇:忙里偷闲读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