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2-09-28 10:17:09

浅谈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方法

【摘 要】在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规范驾驶操作习惯的培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意识;培养

1.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

做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培训,牢固地掌握交通法规、驾驶理念和实践技能、天气情况、道路变化,为行车安全打下良好基础。学开车容易,开好车难,开车无事故就更难。平时要虚心学习,经常总结成功的驾驶经验,尽可能多掌握车辆方面的知识,做到既会开车,又懂得如何安全行车。此外,还要自觉接受安全教育,遵章守法,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避免发生可能危及交通安全的行为。法制观念是驾驶员应具备的素质,也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文明之让,安全出行”活动中,我们要自觉做到遵章守纪,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争做安全文明使者,自觉按操作标准驾驶车辆,自觉确保车辆出行的安全,杜绝交通违章,杜绝病车和不符合安全性的车辆上路,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该时时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驾驶工作方针,在满足生产工作需要的同时,要确保行车绝对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是为了有效地生产、在生产中必须保证安全的指导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除要坚持学习有关安全行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交通法规外,首先在行驶中,精神集中,认真操作,遵循“宁等一分,不抢一秒”的驾驶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听从交警指挥,中速行驶,礼让三分,杜绝各类违章违纪行为,为他人的生命、家庭幸福而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把住驾驶的安全关。

其次,必须执行三检和例行保养制度,常言道:“要想机车运行好,必须做到勤、检、保。”例行检查与保养是每个驾驶员不可缺的日常工作,也是避免事故隐患的关键,“人勤车貌好,人懒车貌糟,半路经常抛”,根据以前看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凡是出交通事故者,除因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及责任心差外,就是因检查不到位,或者思想麻痹,懒惰所造成的,驾驶员不但要有开好车的本领,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车辆的管、用、养、检、修工作,从而把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方法

2.1培养安全意识的宣贯教育法

在人的大脑中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即习惯。但每个人形成一种意识,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所以牢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不是一两天或一两次会议宣贯教育即可,而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无论学员还是教练要改变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不良观念和意识。我们要通过强化安全教育、以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宣贯,促使学驾人员在大脑中形成安全意识;同时督促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予落实,促使管理人员、教练员将“安全第一”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会会讲、事事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反复进行灌输,使大家由习惯到自然,自觉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进而对安全驾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源头做起的新局面。

2.2培训的教育法

驾驶员素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出素质高、具有文明的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必须坚持在不懈地提高安全驾驶技能的同时,更在培训时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和考核。如在培训态度上要有持续性和严肃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做到树立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与安全驾驶技能的培养和考核相结合,将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全过程、全体员工。只有全体驾培人员,尤其全体教练员理解和掌握了安全意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安全意识强、文明素质高的驾驶人。抓好上述两个关键环节人员职业素质培训至关重要。

2.3教练员的培训

要培养出素质优良的驾驶人,就必须有一支本身素质高观念新的教练员队伍。为此,根据全国学大纲和公安部号令的精神,对教练员进行全面安全培训,帮助教练员树立和贯彻以培养安全驾驶意识和文明驾驶行为为核心的驾驶素质教育理念,掌握安全驾驶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安全驾驶的新知识核心技术才是加强行业安全教育的首要环节。

3.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安全意识的关键

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无形的、抽象的,培养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地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个案或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我校在汽车驾驶教学中,长期和市交通事故科联系,获取第一手资料,建立交通事故案例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从案例库中提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以案论理,教师变教书匠、讲解员为指导者、推动者,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思考者,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效果十分显著。

3.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我校在汽车驾驶教学中,采用大量的图片,运用幻灯片、多媒体、驾驶模拟仪等,创设逼真的交通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安全驾驶的乐趣,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另外,我校在训练场地还设置了许多安全标识、宣传标语,通过以景激情,在情境中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使用汽车模拟驾驶系统,操纵着具体力反馈功能的方向盘,在三维立体道路场景中实时交互行进,在各场景中可以进行相互之间会车、超车、让车等技能的训练,使驾驶者初步了解汽车驾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体会驾驶汽车的动作要领,感受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该训练法适合于毫无驾驶经验的学员的驾驶培训和具备驾驶员资格的新手的实战练习。

4.结束语

驾驶意识与安全行车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应注重驾驶学习期间良好驾驶习惯的培养,其重点在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特点的培养,使驾驶员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培养过硬的驾驶员队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建设。 [科]

【参考文献】

[1]马玲,解建军.安全生产 教育先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2]周马林.把握生产安全的特点及规律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3]冯志林,赵庆双,李明,闻星火.做好技术安全工作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7).

上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技术要求 下一篇:谈谈建筑工程中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