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28 08:57:45

谈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

[摘要]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体育科研证明,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而人的素质一般是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乃是学校体育的体质功能和首要目的。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现代体育科研证明,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一、早操场、课间操与素质教育

早操、课间操都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做早操,不仅能驱除学生大脑皮质睡眠而且形成的抑制使其精神为之振奋,从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进而为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而且在清新的空气中经常坚持认真地做早操,对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增强和发展身体素质都有着显著的作用;课间操是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的一种体育锻炼。通过认真完成课间操,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性休息,可以消除和缓解在上课进程中产生的疲劳,使身心得以充分放松。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当中。积极认真的完成早操和课间操,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具有特殊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具有全体性,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而高质量的早操及课间操正是这一要求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学生每天

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课与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而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公要教会学生技能、技巧和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体育体育道德风尚。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观摩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调动队伍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互让的风格;在短跑教学别是在起跑练习中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诚实的品德;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在跳跃、障碍和支撑跳跃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集体合作精神;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

通过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懂得学习、创造、求真的良好习惯。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之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及培养体育欣赏能力等,使学生学到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编排徒手操,并付之练习;引导学生布置教学场地、自制体育器材,并付之使用,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能力,发展其个性。

再次,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开发学生的智能。比如,通过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自控能与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蓝球投蓝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通过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通过体操动作教学,能培养学生运动本体感觉能力和时空感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三)心理素质的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身体活动机能,促使学生脑体结合,培养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控制在最佳姿态,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通过游戏、教学比赛、考试、运动会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以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可培养学生竞争、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素质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健体的具体体现。课外体育活动,对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在于使学生能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尽可能的为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外部条件。

比如,通过在学生中跨年龄、跨年级、跨专业成立各种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俱乐部、各种协会、以及各项运动队,让学生自发的组织、自愿结合、自觉参与到自己所喜欢和爱好的体育活动中去,让各项活动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健康的发展。可使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施展和提高。

总之,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学校体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健体,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其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极大的发展,才能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与我国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下一篇: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