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群设置

时间:2022-09-28 08:27:34

【前言】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群设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课程群设置的首要原则是明确培养目标。针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目的,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与目标。对于普通高等综合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类人才,即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可能快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而对于师范类院校,由于培养的学生大部分...

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群设置

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岗位与学生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在分析目前师范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类课程群设置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某校在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提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课程群建设的几个观点。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程序类;课程群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各个综合类的高等院校、高职和中职教育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每年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数量庞大,并且每年还有更多的学生看好计算机行业,投入到计算机类专业的学习中。虽然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数量也很大,但现今的问题是社会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仍然有人才缺口;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却又找不到工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个关键问题如不解决,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面对这一问题,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都做了思考和讨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应该有所改进,而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类院校是否应从各个方面改善自己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从师范类院校的角度,对计算机专业程序类课程群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1程序类课程群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群就是多门相互关联的课程的集合,通常都是同一个学科或者同一个专业的不同课程,这些课程有较深的理论或实践关系,有着整体的教学要求,并且对于学生学习有先后的顺序。良好的课程群设计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课程群设置的首要原则是明确培养目标。针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目的,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与目标。对于普通高等综合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类人才,即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可能快地融入到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而对于师范类院校,由于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将作为老师,再次培养其他学生,所以对于师范类院校的课程群设置要求应该更加严格,除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还应该使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并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再次学习能力[1]。

课程群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相关性原则。通过不同课程的相互衔接,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于知识体系有更深的了解和自发学习的动力。在师范类院校中,实践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知识的理解与联系、对于所在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都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针对师范类院校的这个特点,其课程群的设置应满足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全面较深的了解,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

另外,课程群的设置还应突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地位。基础课程是该学科门类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或者工作的基础;而核心课程则是一个学科门类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可以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课程。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教课的教师,所以应该将专业知识与教育学、教育实践等课程相结合[2]。

课程群的设置还应注意资源整合。课程群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专业教育目标,可以灵活地分解和组合,以便于理顺专业知识、课程、技能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专业。在课程群的分解和组合中要特别注意教学资源的调整,如师资、教材、硬件、软件等资源环境,协调这些资源,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用[3]。

2当前师范类院校程序类课程群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也就决定了社会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到计算机人才的教育中。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单位,不仅需要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还需要将这部分人才培养成合格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2.1师范类院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不明确

目前的师范类院校与其他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一样,都是为了培养有合格动手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学习课程与学习侧重点基本都相同。但作为将要教授其他人的计算机知识的师范类学生,要区别于普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师范类学生除了要有合格的动手编程能力,还应该具有更加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并对本专业的整体体系结构、最新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目前,师范类院校与其他类院校的课程群设置基本一样,并不能够体现师范类独有的培养目标[4]。

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许多学校对新增设的计算机专业师资及教育资源准备不足。许多学校的教师本来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而是数学,所讲授的计算机专业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计算机专业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专业,但目前许多学校的教材还采用上世纪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教材,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也无法提起兴趣。这一问题在师范类院校更加明显。作为将要教授计算机科学的老师,必须有深厚的本专业的基础,有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提供有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面对于许多只有深厚专业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老师,学生通常得不到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得部分有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自学上,产生了上课无用论。

2.2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足

与其他类院校一样,目前师范类院校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投入严重不足。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最基本的目的都是培养具有合格动手编程能力的学生。但目前的课程群设置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动手能力时间。虽然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但学校课程仍然执着于组织学生在固定的机房完成固定的题目,并且针对于完成的程序缺乏足够的交流。这些都导致学生无法开放思维,提高兴趣,自主地完成学习。

同时,学校实践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大部分学校在高级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安排相同课时的上机练习,然后在下一学期安排基于该高级语言的课程设计,除此之外,不再安排其他动手实践类课程,造成现有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只关注于语法层次的学习,而对实际项目的开发则缺乏了解。

2.3课程群设置衔接不理想

虽然大部分院校目前对于大学程序类课程群的设置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课程衔接方面仍存在问题。例如,目前大部分院校都会在第一学期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般为C语言),在第二学期开设数据结构以及基于第一学期的高级语言的课程设计,在第三学期又将开设另一门高级语言同时开设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这是一套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课程群设置,这种设置方法充分考虑了课程之间的连接关系,先从基本的入手,然后一步步进入核心课程。但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应采用的学习方法都不明确,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该方式将高级语言的学习和基于高级语言的课程设计相分离,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深入。由于这些课程通常不是由同一位老师讲授,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无从把握,对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更无法建立整体的印象,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动力。并且由于多个高级语言连续学习,通常一个语言还没有深入,还没有发现其实际的使用价值,就要学习另外一种高级语言,对于学生的连贯学习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不光要关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还要关注教育学主业的学习,所以对于间隔时间较长的课程容易遗忘,一旦课程群设置连接不好,间隔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程序类课程群建设

针对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我校对部分课程群设置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3.1以C语言类为主线,提高课程连续性

C语言是目前最基本的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即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性。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所以C语言是目前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自学其他高级编程语言[5]。

目前各个高校都将C语言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首个高级语言学习,就是因为C语言有其严格的结构,是一种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并且编程方式很灵活,不受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影响。并且,通过先学习C语言,然后学习C++语言的这种模式,让学生理解编程语言由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转变,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使用各种编程语言。

我校采用的以C语言类为主线,通过相应课程的连续学习形成一套基于C语言的课程群。我校使用C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其他高级语言(如Java等)―软件开发平台(如.Net等)―软件工程的线性课程群设置结构,完成学生培养。通过学习一门基础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掌握一项编程语言,也掌握如何学习编程语言,为以后自学打下基础。

这种线性课程群要求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间隔不应过长,并要求教师在学习最初阶段将该线性结构对学生作总体介绍,包括每门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使用语言所能完成的功能等。使学生初步对于课程群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安排自己的时间,统筹学习计划。

3.2增加团队项目,提倡组内自学互学

在以C语言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下,还应将课程设计与语言学习一同进行,我们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推进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将课程设计与语言学习一同进行,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之前将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以及安排告知学生,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方式完成一个课程设计项目,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兴趣,并且可以在团队内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学、互学。

3.3增加更为丰富的实践动手项目

单纯的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上并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被动式实践,对于学生提高帮助不大。所以在课程群的设置之外应该多加入一些与所学课程有关的实践动手项目,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考取相应证书。

我校近几年将各种竞赛引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将竞赛结果与学生学分挂钩,发掘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也发掘出了他们的学习潜力,并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极大地优化了学习效果。

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融入进来,使得学生提前接触到教师的工作,这也正符合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

3.4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无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普通的高校,学生培养的一个首要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合格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是要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的。如果在学校期间,在课程群中加入企业实践项目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识,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会让学生明白未来的工作方向与方法。

我校实行的校企结合模式是在课程群中设置了专门的一段时间将学生送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工作,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向,这种模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教师,但是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良好动手能力的,有过企业实习经验的程序设计员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只有对所教授专业有整体的认识,并且对所教授专业有过一段时间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培养优秀学生。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历,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培养学生只会有害而无利。

3.5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编程角度与思路

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应更注重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特别是在编程的过程中,思路的建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编程的兴趣以及知识的使用情况。所以在课程群的设置中应该适当增加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表达和阐述自己的编程角度和思路,增加学生互相讨论编程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结语

师范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除了要求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师范类专业的特点。而面对目前社会上岗位与学生的供求不平衡的状态,只有通过对目前师范类院校中的程序类课程群进行改革,突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实践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特别是在师范类院校中,只有具备实践经验、在企业中实习过的学生才能在未来成为合格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于延,王建华.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5):47-49.

[2] 万臣,谢芳,胡泉.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3-36.

[3] 方木云,戴小平. 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方向课程群建设[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1-122.

[4] 翁伟,吴克寿,吴芸,等. 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讨与实践[J]. 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9(3):122-125.

[5] 黄乡生. 以C语言为主线整合数字化技术课程群[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4):484-486.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 Designing i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WANG Jiaying, GUO Junji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301, China)

Abstract: For the status in the society of the imbalance in supply and demand of jobs and studen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sufficient of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in program designing curriculum of computer major in normal colleges, this paper gives a few standpoints of program designing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with the result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s; program designing; curriculum group

上一篇:基于任务驱动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下一篇: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