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改编版)标意性特征

时间:2022-09-28 07:26:57

摘要: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改编版)通过对“高山”与“流水”音乐形象的分别描绘,借自然景物寄托思想感情,抒情述志,是一首标题具有标意性的乐曲。本文试图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加上音乐刻画形象,依靠的是视觉感性特征及其在人脑中反映的这一特点,解释该曲标意性标题在乐曲中双层含义的体现,全面剖析乐曲标题的标意性特征。

关键词:浙江筝曲;高山流水;音乐形态学;音乐形象

简单地说,标题音乐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标题音乐在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情况。在西方,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作品音乐内容的文字,就是标题。而在中国,因为传统器乐曲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大多数器乐曲都有标题,但这里的标题等同于题目,并不全是标明乐曲的内容,区别于西方说明指向性的标题音乐。

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手册》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对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命名有如下解释: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的(除少数佚名外)有的还附有文字说明――“解题”。在一些大型套曲中,还常常设有分段小标题。

这样就可以将标题音乐进行分类,归纳为三种:标名性、标结构性以及标意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改编版),是一首具有标意性标题的乐曲,标意性的标题指的是标题与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标题的意思与音乐形象基本上一致,标明了乐曲的含义。《高山流水》标意性的标题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可以通过曲名直接了解到,这是一首描绘“高山”与“流水”自然景观的乐曲。第二层含义是在之前的写实性基础上进行引申,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体会作品思想情感层面上的寓意,属于咏物抒怀类的筝曲。

一、第一层标题含义的体现

乐曲内部是如何通过音乐形态来描绘“高山”与“流水”的画面,是体现标意性标题第一层含义最为重要、关键的依据之一。

想要通过音乐来刻画形象,依靠的是视觉感性特征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并通过音乐来表现。音乐表现的手段是声音的音高、强弱、节奏、速度、紧张度等等要素,这些音乐上的要素与视觉感受中对外在事物的大小、高低、轻重等等具有一定的联觉对应关系。

因此,乐曲在刻画“高山”与“流水”时,利用音乐的各种要素表现形式,与人的视觉感受发生联系,对标题音乐形象进行了刻画。

(1)高山部分

乐曲的“高山”部分,一开始就采用了舒展、缓慢的节奏型,配上小节强音之间的大跳音程进行。这种旋律进行方式,在横向进行中拉开了乐曲的骨架,并通过音程上的四、五度的跳进,对高山在脑海中产生的视觉形象特征进行了勾画,一个峰峦叠嶂的高山轮廓慢慢显现。缓慢的乐曲速度,加上简单的节奏型,也将“高山”沉稳、壮阔的形象带入听者脑海中。

“高山”的后两个部分,虽然没有了跨两个八度的筝技巧安排,但采取了大量不同音区的旋律模进以及叠句的方式继续对“高山”形象进行描绘。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按照一定的调式逻辑,组成一个小终止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徵、羽两大终止群体。徵、羽终止群体在这里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山的巍峨形象需要沉稳、明朗的音乐风格来体现。徵终止群体的主音上方是纯四度,以宫音支持的徵调式,在调式色彩上是稳健、明朗的,在“高山”部分使用这样的调式,可以调动出乐曲开阔、奔放的情绪。

“高山”部分出现的羽终止群体,上方小三度音紧靠终止音,形成明显的主音上方降三音性质的轻柔感,与筝的地方风格以及乐曲的源流有很大的关系。江浙一带的音乐风格是清灵、雅致的,羽终止群体的音乐色彩与此相符合,另外,乐曲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佛教音乐,佛教音乐中的羽终止群体是较为普遍的,筝曲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一些佛教音乐的调式特点。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这句话对“高山”部分的音乐形象起到了一定的归纳作用。“高山流水”里的高山,是巍峨的,同时也是秀美的,这是筝曲的表现形与式地方特性融合的结果。

(2)流水部分

说到《高山流水》的“流水”部分,不得不提及到琴曲《流水》,两者之间能发现不少共性。琴曲“流水”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十二滚拂,对乐曲表达的“洋洋若江河”刻画的淋漓尽致。

筝技巧中的刮奏,是极富有特点的一种弹奏方式,音色干净、流畅,行云流水的音响效果与琴曲《流水》中的十二滚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适合《高山流水》中的“流水”部分,也因此特点,作者在乐曲的“流水”部分采用了大面积的五度音阶上下行刮奏,来表现流水的各种形态,是滔滔流水还是涓涓细流。

“流水”部分利用大篇幅的上下行刮奏,通过音区变化、速度变化,在缓急轻重之间,一气流转,尽情模拟出各种“流水”形态,对标题的标意性有了更深的体现。

“流水”的后部,是音乐高潮之后的平复,但仍有余波,乐曲再现了“高山”部分的旋律形态,先后运用变宫为角、清角为宫的转调方式,使调性色彩发生变化,区别“流水”部分的音乐色彩印象,同时又维持“流水”部分的音乐表现方式特征,将“高山”与“流水”融为一体。通过对“高山”与“流水”部分的音乐形态与音乐形象的分析,对乐曲标题的“高山流水”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能通过乐曲标题的含义与实际的音乐形态相结合,总结出标题的标意性特征。

但这仅仅是对标意性特征的第一层含义的理解,想要完全了解乐曲的标题内涵,光有写实的乐曲理解是不够,还要进一步地了解乐曲的写意性特征,完成对《高山流水》借景抒情、抒情述志的理解。

二、第二层标题含义的体现

乐曲本身并不是完全描写这个传说,只是借用了这个传说的素材,绘景写意。如吴赣伯、项斯华在《中国筝乐的源流与风格》中提到:“从旋法和运用的手法来看,《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与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但不能认为乐曲本身就只是描写这一音乐故事。”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改编版)通过对“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形象描绘,借“高山”之形抒发心中的雄伟壮志,借“流水”之意表达思想的畅通,并可以将以景抒情的乐曲表达引申到对大自然的赞颂之情,对乐人之间的相惜之情。

(1)对大自然的赞颂之情

《高山流水》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乐曲,运用了一些与现象具有相似性特征的技法来表现主体领悟到的感受与情感,将自然的美景融入到音符之中,引导听众进入好似更加清晰明了的感知世界。

《高山流水》的标题是自然界中的山和水,乐曲的旋律进行也是以山和水为基础,通过调式的运用、旋律线条的走向、音程之间的处理以及筝技巧的合理安排,对形象进行刻画,符合乐曲的标题性提示,但是乐曲又不仅仅限于对高山与流水的歌颂,而是通过对高山与流水的音乐描摹,虚实结合,并在音响的层叠进展下,表达对富于生命活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所以说,《高山流水》的标题含义可以从限定的描写对象,引申到对大自然的赞颂之情,借高山与流水之景,抒发对大自然之情。

(2)对乐人之间的相惜之情

两千年前伯牙、子期之间通过音乐结为知音的传说典故广为流传,通过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是伯牙与子期之间交流的媒介,同时这种交流方式也属于音乐社会功能中的一种。

《高山流水》标题,采用伯牙、子期的知音传说为素材,利用音乐社会功能中的交际功能:音乐可以传达思想、描写情感,体现出以乐会友的思想层面。

另外,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也是当地民间艺人见面时常演奏的曲目,是民间艺人交流琴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所以冠上具有知音含义的《高山流水》为标题十分贴切。

因此可以得出,《高山流水》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乐曲,它也同样具有以乐会友的作用,通过乐曲抒情诉志,传达交流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刘正维.《民族音乐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2]吴赣伯、项斯华.《中国筝乐的源流与风格》.

[3]《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

[4]刘正维编著.《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

[5]吴雍谊.《标题音乐的题材处理和艺术表现》.人民音乐

1962年02期

[6]刘正维.《我国民间音乐的调式型号与板块分布》.中央

音乐学院 2003年02期

上一篇:论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发展 下一篇:流行音乐及其社会功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