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28 06:53:04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病历摘要

患者,女,83岁。因“心前区疼痛、不适10分钟”求治。患者于2010年10月20日8时许活动后出现心前区不适,伴胸闷、心慌,并向左肩部及后背放射疼痛,在家自服速效救心丸8粒,休息10分钟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我所求治。

既往史 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病史,一直规律服药,也有类似发作病史,3~4次/月,每次经休息、吸氧、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

查体 T36.7℃,P85次/分,R26次/分,BP165180mmHg。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口唇无明显发绀,无明显鼻翼煽动。双肺呼吸节律稍快,呼吸音粗糙,心率85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心电图 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无异常,甘油三酯5.5mmol/L。

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脂血症。

治疗经过

考虑患者心绞痛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5分钟后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逐渐消失,血压138/70mmHg,1小时后无任何不适后回家休养。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继续扩冠(消心痛)、抗凝(肠溶阿司匹林)、调脂(辛伐他汀)、降压(厄贝沙坦)治疗,另外加服益气活血的通心络胶囊4粒/次(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3次,日。1周后随访,无不适主诉;2周后心电图示部分导联ST-T轻度改变;第4周因情绪激动诱发1次心绞痛,休息后缓解;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变化,甘油三酯4.6mmol/L。一直坚持服药至今,巡诊未发现有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

讨论

根据WHO的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为由多种因素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溃疡,管腔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减少,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本病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疏通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原则。目前临床以调脂、抗凝,改善心肌供血为主。

通心络胶囊由中药蝉蜕、全蝎、土鳖虫、水蛭、人参、赤芍等制成。现代药理学证实,蝉蜕、全蝎具有疏筋,搜风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土鳖虫、水蛭含有很强的凝血酶抑制剂,能使凝血酶失去裂解纤维蛋白原的能力,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断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人参补益心气、益气通络;赤芍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成环氧化物,阻断血栓素A2的形成,对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减少血小板释放血管因子。

诸药合用,温阳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从而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浆内皮素,抑制炎性因子,降脂抗凝,稳定斑块,以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一个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胸部发作性疼痛或不适。目前认为本病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病理过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粥样斑块易碎及破裂、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及血栓形成等均参与其中。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为心络郁滞、心络瘀阻、心络绌急、络虚不荣等,多为久病人络或久瘀入络的络脉之病。由于病在络,故通络为其治疗原则。

本文应用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而且能降脂抗凝,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治疗中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出血等现象,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 下一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选择抗感染药物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