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时间:2022-09-28 05:37:0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摘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新课标要求建立让师生情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交流 构建师生互动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课堂的回归。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做起。语文课堂情感交流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创设并能自始至终保持良好情感氛围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让学生感觉有亲切感,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处于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状态。否则,如果师生之间失去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觉得有压抑感,也就不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与教师的教学当中来。如何发挥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场",使教师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传播知识,学生能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知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一、情绪感染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期待能把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能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事物。的却,孩子现在正处在社会情感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初期,说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他们而言还为之过早,但是孩子的内心已经能判别是非,有了自己对善与恶的区分标准,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之中体会这个善恶标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苦柚》前,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与关键点,准确把握了教材的情感因素与情感基调,精心设计了两个直接关系课文中心的问题:一是老华侨为什么要买下一整筐苦柚;二是卖柚子的小姑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互助"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共同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亲切交流,且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激情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师生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到情理交融

情感的运用和情感氛围的营造,都要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苦柚》时,我和学生共同表演了买柚子的故事。当"小姑娘"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我饱含深情地旁白道:"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要,把100元钱还给伯父,提起空筐,飞快地消失在人流中。"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小镇。接着,我不失时机地对"剧中人物"进行"采访":"小姑娘,你此时的心情怎样?""那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已经消失在你的视线中了,你能谈谈此时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的采访形式,可以让学生与剧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进一步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后,我又用深情的过渡语"带着学生和'老华侨'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让学生们怀着感动的心体会文中"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的深刻含义。《苦柚》是我成功运用情感交流的一次教学。实践证明,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否熟练运用情感教学往往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三、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四、保持关注特殊学生,是构建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还并不是小班教学,因此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由于忙于教学,一般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在阅读文章的理解上,只要他们答案接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建立让师生情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吴玉霞、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文学教育

夏俊生、新课堂创新教法、世间知识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定位 下一篇: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