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有效的墙饰环境

时间:2022-09-28 04:31:23

如何创造有效的墙饰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将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创造有效的墙饰环境,笔者进行了探索,现谈些看法。

一、创造墙饰环境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桥梁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幼儿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都可以通过幼儿参与的环境创造感知,而幼儿园的墙饰环境是展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墙饰环境的创造和改变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比如在“小问号”主题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些记录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疑问进行绘画,之后请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文字的记录然后展示在主题墙上,这样的师幼互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积极参与的作用,还能成为幼儿阅读并相互交流的一个内容。

二、墙饰环境应与幼儿的兴趣相融合

幼儿园的墙饰环境应具有弹性并与幼儿的兴趣融合。在探索型的主题活动中,墙饰环境要根据主题的需要经常变化,教师应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自己成为建构知识的主角。

笔者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将主题墙饰作为展示孩子们兴趣和才能的窗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在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活动室墙壁上除了几个大大的字之外,没有任何布置,于是笔者耐心引导:“白白的墙,老师要请你来布置,你想怎样来布置美丽的春天呀?”小朋友非常兴奋,有的说:“我想布置美丽的小草、小花。”有的说:“我喜欢放风筝,我们可以画风筝挂上去,飞到天上去!”有的说:“我喜欢观察小蝌蚪,我要用水墨画画出小蝌蚪,让它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大家各抒己见,创意浓浓。接着让小朋友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确立了三大版面“制作风筝”、“快乐的小蝌蚪”和“春天的草地”,笔者和朋友一起制作了美丽的花朵并进行了版面的包装,让孩子自己选择折纸花朵的颜色,因为是孩子自己确定的主题,自己设计的内容,自己感兴趣的画面,他们改变了以往不关心的情况,自由活动时积极地讨论评比,畅所欲言。孩子们真正参与到墙饰环境的创造中,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好的墙饰可以成为幼儿最关注的地方,也能成为他们尽情想象、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舞台”。

三、墙饰环境要与课程目标相融合

良好的墙饰环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环境与课程的不断对话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如在“人们怎样工作”的主题中,教师将课程目标融入到了墙饰环境中,通过调查表让孩子自己去收集和了解父母及周围人们的工作及他们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从经验的准备中让幼儿深刻地感知到了成人的劳动,体会到了他们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了幼儿对成人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的热爱。笔者将幼儿绘画、家长文字记录的调查表装订成册展示在墙饰环境中,许多孩子一有空闲就会去翻阅和互相介绍,更加深了他们对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的认识,也使课程的目标在与环境的融合中得以达成。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应让墙饰环境能起到暗示的作用,使其能更有效地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以达成课程的目标。这是广大教师在环境创造中应该好好把握的方向。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递进的,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幼儿园的墙饰环境创造更是如此。

四、墙饰环境让幼儿拥有自主的创作空间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环境,并参与环境创造。所以,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具有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如在活动室布置剪贴角、小制作角、编织角等,让幼儿用碎布、毛线、树叶、旧饮料瓶、瓜子壳等废旧材料,进行剪、贴、画、拼、印等。幼儿应拥有自主的墙饰创作空间,并利用墙壁的空间展示生活和学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作品展出后,还会增加幼儿对创作的兴趣和信心,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表扬。同时幼儿也在玩玩做做中随意创作,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

新一代的幼儿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新《纲要》,重视墙饰环境的创造,为幼儿营造一种安全、温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精神环境,让幼儿在有效的墙饰环境中得到和谐发展。

上一篇:金融危机冲击下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下一篇:对“00后”的孩子进行礼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