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马派 一生挚爱

时间:2022-09-28 03:20:01

盛夏的北京释放出灼人的温度,北京京剧院的一间练功厅里,高彤脚踏厚底靴,佩戴髯口,坐在一把椅子上反复揣摩唱腔和动作。大片的阳光将他勾勒成了一个金人,当他谈到挚爱的马派艺术时,那双温和的眼睛却释放出比阳光更灿烂的华彩。

无怨无悔地爱恋

童年就像一粒缓释胶囊,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持续一生。高彤对京剧的热爱在童年便滋生了嫩芽。他出生于梨园世家,外祖父梁连柱曾在富连成坐科学艺,与马连良先生一科;母亲毕业于中国戏校,后在该校任教;父亲为花脸演员;舅舅则在天津稽古社坐科。氛围是与生俱来的,儿时的高彤喜欢黑白电视里播放的戏曲节目,跟着剧中人咿咿呀呀唱个没够。对京剧的热爱微妙地膨胀着,但家人的劝告却让他陷入了迷惑——“京剧淘汰率太高了,也太苦了,要成为一个不错的京剧演员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1978年,高彤9岁。高彤姐姐的英语老师是一位热忱的票友,他喜欢拉胡琴。一次,票友们排演《锁麟囊》,一时找不到扮演剧中孩子的演员,老师对姐姐说,“你们家是京剧世家,让你弟弟帮个忙如何?”姐姐原封不动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发话:“去吧。”就这样,高彤有了第一次当众表演的经历。他是天生的演员坯子,在台上镇定从容,人见人爱。票友们纷纷议论,这孩子不学戏可惜了。

1980年底,北京戏校招生,高彤得知后跟父母讲明了自己的心愿,但双亲仍然犹豫不决。连舅舅都来劝他:“孩子,咱戏班吃好是口戏饭,吃不好是口气饭。”高彤不知哪儿来的一股执拗劲,非考不可。父母被他的一片赤诚打动了,不再干涉。3000个应试者中挑出40个佼佼者,高彤名列其中。

就这样,12岁的高彤顺利进入了北京戏校81班,开始了7年半艰苦而难忘的学戏生涯。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梦寐以求的京剧中,小高彤有了如鱼得水之感。在分派行当时,有老师说:“这个小孩长得挺漂亮,干脆唱小生吧。”小高彤不乐意,因为不喜欢,他更倾向于老生和花脸(姥爷和爸爸、舅舅都唱花脸)。“这长相唱花脸不合适,那就唱老生吧。”他这才展露笑颜。

学戏之苦,常人难以想象,父母的提醒也并未妄言。练毯子功练到尿血,练腿功时用力过猛,因为坐骨结节而休息了8个月之久。但高彤天性宽厚坚韧,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我的想法从未改变,咬着牙往前走,特别挚爱这份事业,没想过退缩。”14岁那年,高彤感染了黄疸型肝炎,一人住在302医院,整整3个月,医院规定父母只能一星期探视一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烦躁的时候,我就唱戏,反反复复唱,多少能减轻点痛苦。”

李成林先生是高彤的开蒙老师,高彤跟了他4年,“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老生的唱功、做工戏、靠把戏”,为日后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高彤印象中,李老师的教学一丝不苟,严格有加,让他形成了凡事追求极致的品质。

高彤的业余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他喜欢游泳,偶尔踢踢球,更爱看历史书籍、传记。“《三国演义》的小人书,48本儿时我都有。”

马派,怎一个美字了得

从4年级以后,高彤渐渐迷上了马派。“唱念做打在舞台上都那么美,哪怕一个皂鞋都漂亮。小时候还不懂‘唯美’这个词,就觉得漂亮、潇洒,这个流派太吸引我了。”恰巧赶上高彤开始“倒仓”,唱功多的戏承受不了,学校便安排他学了几出念白戏。其中一出正是马派剧目《审头刺汤》,高彤跟随专门教授马派的杨汝震老师学习。杨老师是马连良先生的学生,对马派有着独到的认识,在他的悉心辅导下,马派艺术的博大精深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高彤面前。

马派创立者马连良先生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马派对演员的全面素质要求很高,唱腔潇洒飘逸,轻重缓急处理得非常好,收放自如;念白也是马派表演体系中的重要方面,顿挫分明,决不矫揉造作;做工飘逸中蕴含沉静;开打动静结合。”高彤对马派艺术的热爱与日俱增。

接下来的岁月里,高彤又跟张庆良、白元鸣两位老师学戏,受益匪浅。毕业之前公演全是马派剧目,《四进士》《乌龙院》《审头刺汤》……

1988年毕业之后,年仅19岁的高彤直接被分到了北京戏校实习京剧团,一年之后,归到北京京剧院青年团。7年前报考北京戏校的时候京剧的形势如火如荼,毕业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分配成问题,各剧院人满为患。70个同学多一半都不得不改行了。”

高彤从未想过要离开京剧,连一丝念头都没动过。

1991年,高彤正式拜王和霖先生为师。王和霖先生是马连良先生的第一个徒弟,深得马先生亲传。在父亲和舅舅的撮合下,王和霖先生来到了高彤家,但并未明确表态,只是跟他聊天,听他唱了一段,从头到尾留心观察这个小伙子。第二天,王和霖先生终于打开金口,同意收下这个聪慧的弟子。

王和霖先生毕业于中华戏校,性情宽容大度,是个修养颇高的文化型老师。“当时中华戏校校长是焦菊隐先生,这儿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著名旦角演员李玉茹,曹禺夫人。”王和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口传心授,他同高彤一块儿听录音,结束后,让高彤提出问题,然后再为他一一讲解。等所有的疑惑都明了之后,再从头到尾为高彤说戏。

一直到王和霖先生去世,这8年间,高彤跟随老师学习了大大小小13出马派剧目。即使在老师中风瘫痪在床之际,仍然为高彤传授了两出马派的冷门戏:《南天门》和《九更天》。“这两出是马先生早期的代表剧目,技巧非常好,但早已绝迹舞台。如今,我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恐怕只有我能演了。”王和霖先生对京剧传承所付出的心血令高彤感动不已。

漫漫求索路

1998年,高彤与爱人尚伟(北京京剧院青衣演员)一同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有些人觉得“上这个干吗?耽误赚钱”,高彤夫妇却有着自己的打算,“渴望全面接触一下,系统学一学。”最让夫妻俩头疼的是必须参加成人高考,“我们5年级以后就不学数学了,英语更是完全没有接触。”他们只好把孩子送到姥姥家,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复习。成绩出来了,夫妻二人均榜上有名,高彤的成绩在全院排名第二。尤其是儿时便喜欢的历史,考出了108分的好成绩,一直让他引以为荣。

上一篇:尚伟:梅香馥郁大青衣 下一篇: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