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提高节目质量的方法

时间:2022-09-28 03:04:54

浅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提高节目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地市级广播电视;公共知识分子;有态度的媒体

“公共知识分子”一词,是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理解,公共知识分子就是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考,用言论关怀和介入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且不论眼下社会对“公共知识分子”评价如何,但其对舆论的影响、对媒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体现在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上,“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做客于演播室的专家、学者、评论员。

他们参与节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参与节目,用他们专家的身份,对擅长的领域热点问题、敏感事件进行分析、讲解,起到一个解惑的作用。如:军事专家张召忠,每逢央视节目要对敏感的周边军事活动进行分析、讨论,他便出现在演播室,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国际国内军事发展进行详细讲解,还了观众一个明白,提高了收视率。再一种就是以他们的观点参与节目,所评论的内容并不是其专业领域,而是公共性质的一般问题。“公共知识分子”以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声望,参与到分析、评论当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这一类专家,起作用的并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他们的名望,他们的人气。凭借这些他们就可以引导舆论,聚集焦点,引发讨论。这两类“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感召力都获得了提高。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公共知识分子”参与媒体节目被媒体人广泛采纳。

在这其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虽然级别相对较低,权威性和号召力远不如央视和卫视,但引入“公共知识分子”,以求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也是他们的愿望。眼下,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也请来大学教授、讲师、当地的知名人物,在演播室内与主持人互动,节目办得有声有色。

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发展,节目设置及频道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轨。为提高节目质量,很早就开始借助外脑,与各类专家合作,增加节目的内涵。也出台过一些相应的措施,鼓励节目与相关专家合作,但因种种限制,这种合作进行的仍然比较初级,专业人员对节目的参与度并不高,效果也不十分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合作的专家、学者。目前与我们合作的专家多是技术类的专家,如水稻的种植专家、大豆的育种专家、农机技术人员等等,这些专家只能做服务类节目,却不能参与新闻类、评论类节目,对舆论的影响有限。垦区经过多年的积累,各种生产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全面,层次也比较高,完全可以满足节目的需求。但人文、经济、社科类的专家却比较少,垦区内的相关院校权威性也显不足,往往遇到敏感的社会问题,我们总是缺少声音,没有媒体的态度,导致社会责任缺失。

2.媒体与专家学者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并不完整,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合理分配利益、体现社会责任等机制来引入合作伙伴。

对于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台来讲,应当将“公共知识分子”当做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临时参与节目的专家,仅仅是节目的点缀。既然是合作的伙伴就应当有相应的合作的方案,包括合作的形式、将要达到的目的、合作的层次、利益的分配等等。

3.垦区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开拓性思维不足,对专家学者重视不够,合作深度不够。在我们垦区的节目中,采访的权威性的人物主要是两类,一是技术专家,二是相关领导。这两类人物对比起来,领导又多于专家。这样也导致一种现象,采访权威人物在节目中比例不足。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是领导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二是领导横向纵向的顾忌比较多,不愿接受采访,或接受采访也没有开拓性的谈话,效果不理想。反观央视及卫视,对行政领导采访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公共知识分子”大量参与节目。

虽然各地市的情况与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不尽相同,但我想以上的问题他们也是会面对的。针对这些情况,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使节目的专业性、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以下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几个想法。

1.内外结合,建立稳定的合作团队。针对系统内或区域内专家不足的情况,应放开视野,不局限于一区一地,可以是系统内的,也可以是其他地市、省份的,只要对节目有益,就可以为我所用。当然,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自愿。

黑龙江垦区有着六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史,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曾在垦区工作、学习、奋斗过,现在他们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人物,他们中也不乏专家和学者。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节目的合作对象,如此种种,只要找到共同点,不断尝试,长期积累,建立一支权威的合作专家团伍也不是难事。

2.建立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机制。对于合作,不同的节目,不同的合作对象,就应当有不同的机制。专家对与节目的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控,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更加精辟,我们应更好地发挥他们这一优势,让他们更多地、更早地参与到节目当中。比如,在节目的策划过程就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不是到拍摄时仅仅是对专家的采访;如果可能,在节目的策划、制作过程中要多次与专家接触,不断矫正思路,使节目更加合理。

3.建立开放式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编采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主干成员,放开人员管理制度,解放生产力。只有先进的制度才能产生优秀的队伍,进而产生高品质的节目。

综上所述,“公共知识分子”的引入,会有助于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只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形成稳定的“公共知识分子”合作团队,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节目上一个档次,编采队伍提高一个层次,是十分有可能的。 (编辑/穆杨)

上一篇:当前典型报道的误区 下一篇:炼化项目土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