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高校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8 02:39:27

论西部高校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锻炼已成为大多数社区居民的需要,但其发展却受多方条件的限制。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既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会点,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是最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随着城市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理应积极投身其中,帮助组织管理,指导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结合发展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中国的社区体育极不发达。高等学校是一个“半学校、半社会”的特殊团体,从运动水平和运动设施及运动技术指导上来讲,是各个社区的“体育小康村”。用中国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从建立“小康示范村”的思想来讲,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示范――带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以高校体育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从而形成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式发展,对引导人们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很有必要。

但目前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公众性体育设施缺乏,专门从事社区体育职业的人才数量很少,社区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处于自发和盲目状态。相对而言,高等学校是中国体育的“发达地区”。高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不仅实现了高等学校各种资源的资源共享,减少了资源浪费,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而且社区对高等学校的理论研究,对进一步收集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同样也推动了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所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体育相对社区体育具有的优势

高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有着其特殊的性质。长期以来,其缺乏与社区的接触。其实,高校的许多场馆设置是可以与社会共享的,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结合发展有着许多可行性条件。

高校可以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专业的体育管理工作者。高校等学校里的专业体育教师和培养中的学生都可以深入社区去帮助社区居民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校与社区的接触,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锻炼的机会。同时社区体育也需要专业的体育指导老师。因为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层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指导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状况及需要来开设体育活动,以满足他们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的需求,从而能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西部高校体育资源中有相对较完善的场馆设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在节假日时几乎空闲。这与大多数社区没有运动场地形成反差。如果能对社区居民开放,居民的体育活动方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社区体育活动,使高校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学生经常进入社区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在融入各项社区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社区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得到了加强。社区体育活动还可以与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联系起来,如校运会、各种球类比赛、社团活动等,都可以与一些单位联合举办,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西部高校体育对促进西部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

充分运用了高等学校的体育资源。由于学校具备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因此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共享,可以以学校为基地,用“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与社会上的营利性体育组织联合承办;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家庭的自愿捐助;可以和企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联合组织体育运动会;还可以用俱乐部形式将社会体育人口与学校广泛联系起来。学生在上课时是学生,放学后则成为“社区俱乐部”的会员,从而为大众体育休闲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此过程中的各种场地出租费、会员费、运动会赞助费等能够对设施的保养、改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政府在学校体育教育和社区体育两者中的双方面的长期投入,减少了许多浪费。高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发展,一方面满足了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对高校体育资金的积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促进了大学体育的科研和改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便于高校进一步收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同时,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发展,使高校体育改革更加明确了方向,使高校体育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个人的需要。而高校体育的科研和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人民大众。

营造了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高校体育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大综合,丰富了体育项目的内容,使体育择项有了更为广阔的范围。这必然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锻炼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带动作用,持之以恒,必然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圈。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高等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体育运动自身魅力的吸引下,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带动一个社区,长期坚持下去,全民健身运动必将得到蓬勃发展。

西部高等学校体育对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

建立组织机构,实行高等学校体育对外开放政策。在高校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中成立如“社会体育实践部”等部门,主动与社区居委会或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还可以成立“高校―社会运动委员会”等组织,并吸收社区的相关领导为成员,共同管理,组织高校――社会的体育运动。高校应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者提供不影响教学条件下的宽松政策。鼓励社区居民进校体育锻炼,对进行体育场馆锻炼者实行合理的收费。通过多种途径促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社区在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体育人才引进和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专门体育指导人员缺乏等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对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放宽政策,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社区居民要自主筹集,发动群众,提高认识,视社区体育建设为利己利民,造福后代的大事。同时,高校还要加紧培养专门从事社区体育指导的高级人才,社区要注重人才的积极引进。

长期以来,社区的各种体育比赛主要集中在工厂、企业、机关之间。高等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则是在班级、系部之间。高校体育应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主动与社区体育靠拢。相关组织应不定期或定期举行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联谊赛,发动全民参与,学校并不一定要全校参加,一个班级,一个系部,一个俱乐部即可。在这些比赛中,高等学校负责技术指导及裁判工作。

开办针对目前社区居民的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针对目前社区居民体育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高校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开办培训班时,要按照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如老年人适合太极拳,中、青年男子适合篮球、足球、武术,中、青年女子适合健美操,少年适合体操、武术等。

壮大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仅仅靠从上到下的宣传政策完成使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及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内部机制,才能取得成效。高校可发动教师、社团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节假日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播给社区居民。这不仅是对学生品质的教育,也是学生实践的课堂。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还可解决社区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结论与建议

在新时期,如何构建高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新型互动关系,探索互动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提升社区体育综合实力是现阶段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结合发展是一个双赢策略,对社区体育而言,解决了目前开展活动的组织人员、奖金、场所等难题;而对高校来说,既对教育是一个促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强化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应是全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结合,应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高校要把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利用高校人才、场地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培训、辅导,加强服务社区的意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有偿服务,来弥补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提高教师收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及技能的培养,为其走向社会参加社区体育创造有利条件。社区体育组织可以通过高校的辅助,建立起自己的体育俱乐部、中老年活动中心等,开展适合全民健身的大众体育活动,使城市社区体育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师:《社区体育运动简论》,《体育与科学》,2002(2)。

2.朱俊玲:《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参与》,《浙江体育科学》,2002(5)。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体育科学》,1999(1)。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立足地方 结合实际 特色办学 下一篇:网络广告受众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