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和职业文化的融合研究

时间:2022-09-28 02:24:56

道家文化和职业文化的融合研究

摘 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所蕴舍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诸多理解和认识,曾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文化更凸显出高瞻远瞩的光辉,对现代职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文化 职业文化 融合

一、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系统中,道家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想当初,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创立了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分别代表中华民族的“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双翼,传承绵延至今。

道家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繁衍,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其自然无为 、返朴归真 、不为人先 、后发制人、贵柔守雌、辩证睿智、个性自由等等思想精粹对我国乃至世界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认为“道”是最高的存在,是至上的法则。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主张“齐物我”,以“齐”、“平等”的观点来看待人与万物的关系,强调“人与天一”,强调顺其自然,绝没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这对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现实,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第二,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无为而治”的是一种可以用来纠正偏颇的政治理论资源。“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这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统治都有借鉴意义。

第三,对个人立身处世养性修身的影响

相对于儒家的重视个人伦理道德修养,道家则更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安时处顺,为而不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

所以中国知识份子往往不会因有着儒家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更能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所有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我们中的儒家建设、奋斗,道家旁观、微笑。一个中国人在位时说道论德,闲居时赋诗作词,并往往是颇为代表道家思想的诗词。”(林语堂)

第四,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艺术、绘画等各方面,道家文化的影响无疑是占据绝对优势主导地位的,甚至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几千年来,中国文学艺术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都是受道家“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影响,都是遵从老子“无言”、庄子“得意忘言”之精神主旨。因此,中国文艺人的抒情对象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更宏大的存在——自然,即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自然与人在刹那间的交流是中国文艺的最高境界。其创作空间往往是“天地大美,四时明法”,其作品往往是:乘风破浪、江山如画、春花秋月、飘絮落红……。

二、道家文化与职业文化

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和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样态。职业是人们众多生活样法中最重要的样态,它是特定群体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是由于社会分工而从事具有专业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是人类特有的行为,也是人类的文化。

职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诚信、责任感、品德素质、事业心、责任感、专业、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道家文化,对于当今的职业文化,无疑也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二者在文化的时空隧道中高度融合,产生出对于生命、职业、社会的共同感悟和认同。

(一)诚实守信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对人而言,无论正己、修身、齐家,还是从政、经商、交友,诚信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

道家一贯主张贵真重诚,质朴自然, 提倡与道合真,法天贵真。早期道教经典《大平经》、《老子想尔注》等,在继承道家诚信观念的基础上,主张专精凝神,至诚感天,提倡诚信为善。《老子》22章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道家著作《文子》“精诚篇”,等等,都集中讨论了精诚感天、抱道推诚等问题。

(二)济世利人

社会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庞大群体,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个人的参与,因而任何个人的意志和活动对于整个历史进程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每个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个人也只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获取自己的利益。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他所处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有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比较清楚地看到个人与社会的这种共生互存关系,因而十分重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要求人们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即所谓“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一个人只有很好地履行了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社会职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谈得上修仙得道。

怎样才能“度人呢?道家主张要把“度人”的社会责任贯注到日常生活之中去,“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在社会生活中修道、行道、悟道;他们坚决反对人们离弃社会生活、为修道而修道的生活方式。这一思想在今天也仍是合理的。

(三)尊重生命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有幸福,有艰辛,这种体悟只有在生命存在时才有意义。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太平经》中云:“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这是道家中体现出来的对人最基本的关怀,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只是空谈,假想,没有真实的意义。因此,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只有活着的生命能感受社会的精彩,接受社会的磨练,提升人生的价值。

(四)戒躁进取

如何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24章)道家认为,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反对自我炫耀。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出状元,立足于自身,不要好高骛远。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去努力。

(五)积功行善

《太平经》云:“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是故天者常佑善人,道者思归有德。故天者不肯佑恶人,道者不肯附于愚蔽人也。”善恶终有报,世人均应行善积德。让人人都回馈社会,让人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建立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

(备注:此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传统文化与高职生职业文化融合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SKR21。)

参考文献:

【1】叶舟.《庄子的智慧》,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刘冬颖.《庄子看人生》东方出版社,2007。

【3】申作青.当代大学文化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增强节目亲和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下一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