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

时间:2022-09-28 02:05:18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探究性学习逐渐开始出现在教学中,它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分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学生

所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结合一定的问题或者文本或者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帮助下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意义等信息的活动或过程。而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较为适合探究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地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由表面到深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过程。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借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在学习“楞次定律”一课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情境,进而诱发学生开展思维能力,想象如果自己是感应电流的人,那么其电流的方向有哪些。这样,以一个很简单的情境来快速让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中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要素在于:问题的提出。要知道,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目的在于: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等。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让问题呈现针对性、层次性,借以来促使全体学生的深入探究。如:在学习“摩擦力”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摩擦力?请用身边的实例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而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兰、整合教学资源,延伸探究范畴

高中物理内容涉及各种各样的实验,其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实现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属于一个学生独立实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整合教学资源,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课下等,拓展学生的探究范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独立思考,拟定相关的实验方案,并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很快开始关注生活,从生活中选材,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课堂的局限性,使得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形成,凸现探究性学习的优越性。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核心,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的探究活动。讲究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运用学科本身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从而深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毕华林,刘冰.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二物理组)

上一篇:《六国论》教学设计 下一篇:反思如何创设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