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标在手术室的应用

时间:2022-09-28 02:04:50

患者安全目标在手术室的应用

摘要: 目的:改进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差错事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照《 2009 一2010 年患者安全目标》改进手术室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细节管理,认真督导执行。结果:手术室不良事件2009 年6起,2010 年1起,极大地降低或消除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照应用“患者安全十项目标”,可使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得到持续改进,手术室管理更为完善,真正将患者安全落在了实处。

关键词:患者 安全目标 不良事件 应用

Patients in the operating safety

Guo Yanling

Abstract:Objective: Improve operating safety management,prevent nursing error and reduce accident risk of adverse events,and ensuring patients. Methods:Control the《 2009 ― 2010 goal of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related work system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perfect management and supervise implementation detail seriously.Results:The operating room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six times in 2009,2010 occurs 1 times,greatly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adverse events.Conclusion: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en goals safely used,can mak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servi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operating more perfect management,real patients will be safe in the practice.

Keywords:Patient Safety Adverse event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113-02

患者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4%的住院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的伤害,Report Of IOM (1999)估计:每年约4.4 -9.8万人在美国医院、因医疗错误而死亡[1]。英国新西兰和加拿大的研究提示: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高,约为10%。据欧盟医疗质量专题调查委员会估计,欧洲的医院每10 位患者中就有1 人遭受可预防的伤害以及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影响[2]。保障患者安全特别是保障患者在手术室中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决议成立的患者安全国际联盟于2005年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计划[3],我国做为成员国之一,卫生部2009-2010 年,进一步完善了患者安全十项目标,已列为医院管理的评审标准。患者安全目标,目的是确保患者安全落到实处,这些目标揭示了医疗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领域,并针对这些问题在循征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我院2009 年10 月对照《 2009 一2010 年患者安全目标》,改进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差错事故,起到了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现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在诊断和治疗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一直以来都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我们在手术安全核查中,参照“十项目标”,改进了查对制度和工作流程。

1.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接入手术室的患者,通过腕带和两次查对,确保正确识别患者。腕带信息包含科室、床号、患者姓名、年龄、血型、诊断等。手术室人员徐填术安全核查表,表中除腕带信息外,还有身高、体重、住院号、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手术同意书、手术间等[4]。备注中可对所带药品、X 片、药物过敏、传染疾病、少数民族等做特别注明交待。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手术室内护士之间用手术安全核查表交接,前组在病床前,后组在手术室病员交接区,所有核查信息,双方逐项查对并签名,同时与患者腕带核对。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主动说出自己的姓名,无法清楚表达者如昏迷患者或婴幼儿,请家属代为说出。麻醉前,由手术医师负责与巡回护士、麻醉师再次对患者身份及皮试结果等相关资料,并请手术医师确认腕带。

1.2 标识手术部位。多部门合作,建立手术识别标志制度,术前由主管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请患者确认后,用专用标号笔或紫药水在患者身体手术部位做划线标记,所画出的标记不易褪色,经皮肤消毒后仍清晰可见。

1.3 术前暂停制度。在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负责宣布“暂停”,所有与本台手术相关人员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洗手及巡回护士,都必需停止操作,听取外科医生高声陈述手术计划,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植入物等特殊物品准备情况,等所有人员均说出“确认”后,方可开始手术。

2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及时、准确、完整、毫不含糊,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无效是所有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据报道:沟通失败是近70 %的警讯事件的原因[5]。

2.1 反馈读/反馈听。这是一种“Closed-loop ”交流技巧,有利于保证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可靠性,它包括4 个清晰步骤:①信息发出者向信息接受者简洁陈述信息。②接受者复述听到的信息内容。③发出者确认复述内容正确。④持续这个程序直至双方达成共识,在这个模式中,不可仅对信息做出“明白”或“是的”反应,必须清晰地复述并达成共识,在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和重要检查结果电话回报时,采取这种技巧,接受科室设立“危急值”登记本,将重要结果准确登记、复述并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信息在传递中出现错误。

2.2 无干扰的工作环境。降低手术室噪音,尽量使用低噪音设备,不播放背景音乐,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进行物品清点,核对病人、手术部位、手术关键环节时,工作人员均须精力集中,禁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避免在手术间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信息传递准确性。

2.3 采取多种渠道促进有效沟通。建立“信息交流本”或“沟通本”,传达医院和各部门会议内容及工作流程、手术配合步骤重要变动等情况。所有人员上班必须翻阅并签字,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均可写在附后,管理者定期阅读,了解签阅情况及反馈意见,发现未阅读人员及时提醒,确保重要信息准确传递到每个人员。充分利用办公区白板,随时填充一些重要信息。鼓励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非处罚性分享经历。利用晨会10 分钟,通过组织学习、总结经验、讨论分析原因,使全体人员能得到警示,提高防范意识。在手术室中,有效沟通是各种方案、程序或流程结合到一起的粘合剂,可确保手术全面、安全的进行。

3 提高用药安全

手术室内经常保存和使用的药品种类繁多,一旦用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肌松剂、血管活性药、高浓度电解质等,此类为高警示用药[6]。有研究表明,给药差错在手术中比在非手术中发生对患者伤害更大,所以只有让工作人员认识其严重性,才能更好的贯彻安全用药原则。

3.1 对人员进行安全用药培训,如:常用药物作用、安全剂量及常见副作用等。

3.2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并做好文字记录,对需稀释的常用药物要规范稀释方法标准。

3.3 高警示药物与其它药物分开存放,建立显著颜色差异标识,以避免工作人员无意中拿错。

3.4 正确安全保存药物,将名称或外形相似,容易混淆的药物分开贮存,并向厂家建议,尽量改换为不同的包装,以防止药物混淆风险。

3.5 安全传递药品在传递药品过程中,注意无菌观念,禁止洒倒,必要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吸。

3.6 在无菌区对药物进行标识无菌区内所有物品标签须清晰。手术包内备有常用药物标签,如遇短缺标签,在注射器上做好记号。

3.7 所有术中用药或原始容器均保留至手术结束,便于查对。

4 减少院内感染风险

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始终对感染控制特别重视,如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预防体温过低等。各区域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范要求。

5 体会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内重要技术及仪器的装备部门。手术室环境及其工作中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使其存在诸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而患者安全是所有工作的中心,是站在患者利益立场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出的管理标准。十项安全目标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网上报告活动,借助该系统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由国家组织专家组对最为普遍的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高风险流程,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并在广泛专家共识和循证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多年来,我们针对各种安全问题也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制度往往都是站在医院立场上对病人、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没有真正站在病人角度。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常常是某个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缺乏根本原因分析,并未进一步思索规章制度为什么没有被严格遵守。保障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护理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但真正将患者安全落到实处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对照患者安全十项目标,改进了手术室工作制度及流程,完善了管理细节,使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消除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也促进了手术室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响应WHO “安全手术,挽救生命”的号召,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环境[7]。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编。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 -2010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

[2] 中国医院协会编。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 -2010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0

[3] HelenHoesing.评审在患者安全中的作用.中国医院.2005,12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 [M]第4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

[5] 徐冰,尹燕玲,等.建立医院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

[6] 张振伟.防止用药差错护士责任重大[N].健康报,20061130 (5)

[7] 张鸣明,李幼平.病人安全――全球医疗服务的挑战[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07)

上一篇:精神科护士所受特殊伤害与自我保护 下一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福利机构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