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全覆盖探析

时间:2022-09-28 01:38:58

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全覆盖探析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既要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又要防止过度放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可能性加大。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此背景下的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审计全覆盖为契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通过强化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落地情况的审计、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强化部门间协同等途径,主动适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维护金融稳定。

一、新常态下国家金融审计的职责

(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当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资本外逃等风险点逐渐显现,并日益交织,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由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新常态下的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职责,发挥国家金融审计在抵御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中的查处、纠正及预警功能。

(二)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是处理好金融问题。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对实体经济实质上的支持严重不足,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家金融审计应以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为职责,加大对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国家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改革的动力在于创新,对于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审计既要鼓励又要抱着谨慎的态度,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和走出去贷款的监督检查力度,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三)确保金融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当前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产业空心化。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过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当前小企业亏损、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体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弃实投虚”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等问题突出,金融支持虚拟经济有余而支持实体经济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为己任,通过对金融机构资金真实流向、企业投入资本市场资金来源进行审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二、全覆盖对金融审计的要求

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新要求。由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以及金融审计的职能,审计全覆盖要求金融审计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性、延伸对象多元化以及审计手段信息化。

(一)较高的综合性。金融审计具有高层次性。要在查处违规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金融审计具有广泛性,既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又对金融监管机构即“一行三会”进行审计;既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又对业务经营合规性、管理有效性进行审计。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性,才能保证金融审计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全覆盖,更有利于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较强的灵活性。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呈现出集团化以及混业经营的特点,对此,金融审计应采取较为灵活的组织模式以应对金融创新变化,在对各个金融机构审计的基础上,以交叉性金融业务等具体事项为中心组织专项调查,以较强的灵活性保证金融审计全覆盖的深度。

(三)延伸对象多元化。由于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审计需要延伸的对象涵盖了财政、基本建设、社会保障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多样性及广泛性,因此,金融审计全覆盖的对象也势必应多元化,这既是全覆盖对金融审计的要求,同时也是金融审计的优势,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横跨各个行业的审计知识沉淀及经验积累。

(四)审计手段的信息化。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这也决定了金融审计也必须采取高度信息化的审计手段,才能确保金融审计实现有“点”有“面”、“点”与“面”相结合,才能使金融审计的全覆盖是有重点的全覆盖。

三、新常态下金融审计实现全覆盖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的金融审计,必须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全面落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制、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审计工作任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服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确保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顺利推动。如:在银行及信用社审计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往往以虚假会计报表来取得贷款,对于这种企业普遍的违规现象我们要从科学发展的理念认识其危害,应从深化改革的角度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以尽快加以制止。

(二)强化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金融审计的全覆盖,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在国家金融监督体系中独立性较强、综合性较高、专业优势明显的作用,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着力监督检查国家经济金融等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注重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金融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分析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为国家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制度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完善和贯彻落实。

(三)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强化部门间协同。一是要优化审计组织模式。积极实施以总行为龙头,“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在抓好单个金融机构审计的同时,重点是要抓好关乎改革和发展以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二是要强化与“一行三会”的联系,形成合力,以利于发挥各自特长,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实现监督信息、金融预警信息的共享,减少监管盲区,确保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少走弯路。三是要强化与政策出台部门以及具体执行部门的联系。除了要加强与“一行三会”的联系,金融审计还应加强与有关具体政策出台部门与具体执行部门的联系。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促就业小额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政策制定涉及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审计中必须与这些部门取得联系,才能更好地吃透政策,掌握企业及个人取得贷款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审计定性的准确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政策制定及执行漏洞,确保国家的惠民政策惠及应惠之人。

(四)加大对金融产品创新以及虚拟经济的检查力度,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但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产品都是健康的创新。金融审计在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检查力度,对包括金融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在内的“影子银行”风险要高度警惕,通过组织有效的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同时,要加大对以金融机构自身投融资业务、房地产以及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审计,审查资金来源及流向的合规性以及存在的系统性风险,揭示信贷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内循环形成的风险及泡沫,检查信贷资金所扶持项目是否存在“僵尸”项目,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不偏离。

(五)以信息化为依托,创新金融审计技术方法。一是要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解决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及同步性。金融行业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众多门类,建立单个的数据分析模型费时费力,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对某个单位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花费三、四个月加班加点搞数据分析及建模,但审完之后几年都不再审,也就不再用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建立不同机构间统一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接口,实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解决审计模型的通用性问题。二是要多方采集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目前的金融审计数据分析,采集的都是所审计单位的数据,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效整合资源,与工商、税务、交警、户籍等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取得多个领域的数据信息,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化审计。三是要实现技术创新。当前的金融计算机审计,主要分析的还是数字化数据信息,对于影音、文字、邮件等信息很少涉及,实质上还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金融审计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非数字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较高层次的计算机审计全覆盖。

(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审计。金融风险往往是系统性风险,破坏性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审计,又要突出重点。近年来,金融审计存在一种倾向,即主抓一个或几个重点、热点专题,对其他专题长期回避,包括:重查处案件线索,轻常规审计事项;重业务审计,轻财务审计;重贷款业务审计,轻存款业务审计;重银行审计,轻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审计。这些倾向容易形成较多的审计盲区,是与全覆盖的审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凡与新常态有关的审计事项,我们都应该重视,维护金融安全要全面、系统,宏观建议也要全面,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全覆盖。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上一篇:加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对策 下一篇:跟踪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