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时间:2022-09-28 12:31:48

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摘 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随着金融学与计量经济的成熟,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立足于天津地区,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天津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天津市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和提高地区竞争力提供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30-01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的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54.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60.1:38.0,这些成绩与天津市的金融发展是分不开的。金融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是调控整个社会的资金融通的总枢纽,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和促进企业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天津金融业也存在一些不足:金融企业聚集度不够,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创新能力不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等。天津市的金融发展到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本文站在省域的角度,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天津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天津市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和提高地区竞争力提供崭新的思路。

2 指标的选取

2.1 经济增长指标的选择

与其他实证分析一样,选取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用RGDP表示。本文选取天津1990-2007年的人均GDP,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影响,对原始数据序列取对数。

2.2 金融发展的指标

本文依据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某一时点上现存的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金融发展。由于中国股票、证券市场发展时间太短,且无法将其按照地区进行合理分割,所以计算金融相关比率的时候主要考虑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因此,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具体为:

金融相关比率FIR=(St+It)/GDP,其中St代表地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It代表地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 天津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3.1 ADF检验

根据上述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得出结论:LN_RGDP、DLN_RGDP、DDLN_RGDP、LN_FI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DLN_FIR、DDLN_FIR在1%的显著性水下是显著的。

3.2 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ADF单位根检验的平稳序列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这部分检验两组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一组是LN_RGDP与LN_FIR,代表经济总量与金融发展总体水平,表示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组是DLN_RGDP与DLN_FIR,代表经济增长率与金融发展增量,表示增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表中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1)存量之间,滞后1期时,LN_FIR是LN_RGDP的格兰杰原因;当滞后2期时,LN_FIR与LN_RGDP之间出现双向因果关系,即金融发展总体水平促进经济总量,反过来经济总量也促进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滞后3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_RGDP是LN_FIR的格兰杰原因,是单向因果关系。(2)增量之间,滞后1期时,DLN_FIR是DLN_RGDP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发展增量促进经济增量;之后的滞后2期、3期金融发展的增量与经济的增量不存在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经济增量与金融发展增量之间不是直接促进作用,而是存在间接的存进作用。

3.3 建立VAR模型

上述分析得到结论是:天津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存量存在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而增量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因此,下面针对天津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之间的存量建立两变量的VAR模型进行分析,其估计结果如下:

响显著,在滞后1期时弹性达到46.7%,之后的滞后2期也达到10.2%,充分体现了天津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作用,这种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短期内;GDP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也显著,在滞后1期弹性为-7.7%,之后的滞后2期也达到12.6%,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天津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也起到了反作用,这种作用也主要体现在长期内。通过观察模型估计后的AR根图表,估计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在单位圆内,VAR(2)模型稳定。

3.4 方差分解分析

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示的是当系统的某个变量受到了一个单位的冲击以后,系统以变量的误差方差比的形式反映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金融相关比率对人均GDP的贡献率,方差分解的结果见下表。

从方差分解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结果在第四年以后基本稳定。从长期来看,人均GDP的变化中约78.7%由其自身决定,说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扩张的内在强化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变化的冲击能解释人均GDP变化的21.3%。

4 结论

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天津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可以说明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发展,同时金融发展也促进经济增长,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发展天津地区的金融业可以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通过建立VAR模型和方差分析等一系列动态计量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短期内而且作用十分明显,长期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短期内会产生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而长期会产生正的且保持稳定的促进作用。

(3)天津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从存量调整进行的;是有滞后期的,但作用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2]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3).

[3]周立,王子鸣.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4]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5]韩俊才,何友玉,张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六省市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0).

[6]叶耀明,王胜.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上一篇:物流企业CRM系统风险管理的意义探讨 下一篇:论零库存管理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