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体育教学中“非典型”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12:11:28

例析体育教学中“非典型”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安全地进行体育学习”不仅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之一,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常规的教学安全在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重视、预防下日益减少,然而一些“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难以预测,而且也是目前造成“家校”间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结合自身及身边发生的几例“非典型”安全事故,反思其成因,提供对策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典型;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4-02

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常规的教学安全事故虽然说越来越少,但一些“非典型”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学校、家长、教师”间的纠纷却越来越多。如何减少“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典型”事故成因及案例回放

在体育课上,“典型”安全事故都能够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发生率也逐渐减少,而“非典型”安全事故往往不可预料或因教师忽略某些特殊因素引起。

1.简单的经验判断

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只凭经验来估测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处理。

案例一:教学内容:50米测试。测试前已经向学生强调过要跑在自己的跑道里,要跑成直线,但仍有两位女生手臂因不规范的横向摆动超越了分界线,撞到了一起,两位同学在煤渣跑道(多年前,现在已经为塑胶跑道)上严重擦伤,但能自主站起,我也认为只是擦伤而已。在校医务室简单处理好后,两位学生回教室参加了接下来的其他课程学习,其中一位女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异样,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脾脏破裂,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成因分析:虽然规定了学生跑直线,但可能会发生跑偏现象;学生在临近终点为了比拼用尽全力,发生的碰撞应该是很激烈的,虽然学生能自主站起,但有些隐形的伤情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先交校医处理,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期跟踪观察,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检查。

2.危险预知情况考虑不全

对于高难度或高危险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更要考虑周到。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到万无一失。

案例二:教学内容:铅球。一次铅球练习课上,练习前我集中对学生进行了投掷安全教育,学生在练习时也确实很注意,并按要求站在安全区域,有的学生还躲得远远的。谁知有一位男生在滑步时滑偏了方向,使投掷方向大大改变,看着铅球从四处逃窜的学生缝隙中飞过落地,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成因分析:铅球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投掷区域内的危险性是预知的。案例中教师对静态的常规投掷安全考虑得也很充分,集中进行了安全教育,投掷时要求站在安全区域等,但对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动态的安全考虑还不周全。学生投掷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持球姿势不对而脱手、滑步后方向控制不准”等因素,造成危险,因此对此类项目产生的可能“纯属意外”的危险预知还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案例中的学生投掷方向以90°方向改变,教师在教授此类项目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危险预知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些,不能仅按照常规设想、布置,尽可能考虑到可能的“意外”情况,预想的越多,风险系数就越低。

3.教学组织严谨性欠缺

在学生分组练习照顾不到位时,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安排,还要有具体的安全提示,否则也可能导致安全的失控。

案例三:教学内容:篮球。篮球课上,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一组女生的一个篮球滚到了男生的场地边上,一位女生跑过来想捡回这个篮球,一位男生也跑过来想抢捡这个球。两人在追抢球的过程中撞到了一起,在摔倒时,男生压在了女生的身上,造成了女生的锁骨骨折,花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进行锁骨的钢板固定及拆除手术。最后还因为治疗费的支付问题,女生家长还与学校及男生家长打了官司。

成因分析:从案例反映来看,教学组织“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还算合理,其事故看似纯属意外,但细细分析教学分组的合理性仍有欠缺。首先,中学生练球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手里有球,那么无球的学生应该安排什么任务?是观察本组学生投篮动作还是协助本组学生捡球,还是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等待?由于无球学生练习中无任务为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球滚出练习场地谁捡球教师是否有规定安排?再次,两学生尤其是男生试图抢捡球时教师是否看见并加以制止?这都反映了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不足。

4.学情定位欠深入

案例四:教学内容:双杠支撑摆动。一名学生(学困生)刚上去轻微地摆了几下,就感觉肩膀疼,到医院一检查是锁骨骨裂。

成因分析:日益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日益发达的电子科技造就了不少“书呆子、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支撑摆动就造成骨裂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时常谈起“原来的学生怎样怎样,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这也许就是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新生活时代的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可先采取杠下的上肢支撑练习,再进行杠上练习。现在很多教学项目的强度比前些年降低了很多,练习方式手段也做了调整,对新生活时代学生的学情分析应重新定位与审视。

5.课堂常规落实不严

在场地小、器材少或多班上课的情况下,课堂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发生冲突并加强常规教育。

案例五:两个平行班级在操场上课,甲班教学内容是篮球,乙班是足球,乙班的男生在进行足球小组比赛。上课前甲班教师收到一张由体育委员代交的学生A写的请假条,说生病不能参加体育课。谁知课后半段乙班教师告诉甲班教师说甲班有一名学生在他们班级踢足球受伤了,甲班教师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刚才交请假条的学生A从教室偷偷跑到乙班去踢足球时被绊倒摔伤,后经医院检查为“腓骨开放性骨折”。教师说学生已经请假为自己开脱,但家长说学生受伤发生在学校而且是正常体育课期间。为此教师委屈,家长有理,纠纷不断。

成因分析:该案例中有两个课堂常规问题值得叩问。一是课堂常规中的请假手续、程序问题。该学生一张由别人带来的请假条即可成为体育课不参加的理由实在不妥,首先其请假理由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是真生病还是逃避体育课无法知晓;二是请假学生该如何安排的问题,是在教室自由复习还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点教师应该有明确规定。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甲对课堂常规落实不严,是造成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师乙也存在课堂常规问题:一个外班学生到自己班级踢球,是否问明缘由?是否加以制止?看似委屈,其实都存在着前因后果。所以,课堂常规细节必须严格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因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对簿公堂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而大多是诸如以上例析中的“非典型”安全事故。难怪不少体育教师惊呼:现在的体育课简直没法上了,一不小心就得吃官司。其实教师们完全不必因噎废食,只要结合时展,处处细致对待也许就能避免。只要工作扎实,就算真的发生了安全事故也不至于落下工作失误的口实。

几点对策:首先,社会、学校应该正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即应该承认意外事故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预防事故的敏感性,有细致的工作作风,加强课堂安全管理、增强体育课安全意识,有正确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组织,有有效防范和处理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办法措施。不要因为伤害事故,随意取消个别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另外,学校也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管理,分清责任,给体育教师释压。警钟长鸣、细心周到,把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我们的学校体育蒸蒸日上,使学生的健康水平日益增强,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上一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选项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下一篇:睿智的语言生成灵动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