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重点及事故的原因研究

时间:2022-09-28 11:39:36

钢结构设计重点及事故的原因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钢结构的设计,介绍了钢结构设计的重点,为设计者提供了设计参考。另外总结了钢结构事故发生的主要的几个原因,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重点;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黄炯云:(1971- )男,秦皇岛方圆港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工程监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大中型城市多高层建筑迅速增多,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主要用于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厂房结构、板壳结构、高耸电视塔和桅杆结构、桥梁和库等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钢结构今后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钢结构设计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的论述了钢结构设计的要点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 设计的要点

1.1结构选型

"概念设计"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一直被强调,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一般情况下,结构选型涉及广泛,做结构选型及布置应该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 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1]。

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在钢结构中采用广泛。这些结构理论与技术大都比较成熟,当然亦有部分难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网壳的稳定等。结构选型时,应考虑它们不同的特点,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

1.2节点的设计

钢结构设计中,连接节点的设计一直都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设计者在设计前应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最终设计的节点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这必须避免。按传力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设计者宜选择可以简单定量分析的前两者。连接的不同对结构影响甚大,比如,有的刚接节点虽然承受弯矩没有问题,但会产生较大转动,不符合结构分析中的假定,会导致实际工程变形大于计算数据等的不利结果。在设计时,铰节点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但它使得梁跨中弯矩加大,增加用钢量,不经济;刚性节点构造复杂,但其有效的降低了跨中弯矩,节约了用钢,有较好的经济效应;而半刚性节点应用比较少,主要是其受力特性比较复杂,往往通过试验来取得较为准确的设计数据。由结构布置分析,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三种形式,哪一种更加经济可靠,还有待于在实际工程中比较、检验。

1.3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条件允许时考虑P-Δ,P-δ。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1.4 预估截面

钢结构设计里预估截面对整个的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作初步估算和假定。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通常50

2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失稳

钢结构事故原因最主要的是结构失稳。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是钢结构的失稳的两类。整体失稳大多数是由局部失稳造成的,当受压部位或受弯部位的长细比超过允许值时,会失去稳定。它受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如荷载变化、钢材的初始缺陷、支承情况的不同等。支撑往往被设计者或施工者所忽视,这也是造成整体失稳的原因之一。在吊装中由于吊点位置的不同,桁架或网架的杆件受力可能变号,造成失稳;脚手架倾覆、坍塌或变形大多是因为连杆不足、没有支撑造成的。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随着钢结构的出现,就伴随着失稳事故的发生,所以无论设计或施工,保证结构稳定应铭刻在心[2]。

2.2 腐蚀

腐蚀一直被认为是钢结构的慢性病。钢材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尤其是处于湿度较大、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会较快地生锈腐蚀,削弱了构件的承载力。我国在一次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钢木屋架和钢屋架等的事故统计中发现,钢屋架出现倒塌事故占38.62%,而由于腐蚀并缺乏维修的原因占比重很大。过去对于外露钢材仅仅是喷涂(刷)两道防锈漆,实践证明,由于施工中不可能用涂料把空气完全隔绝,在使用时也缺乏定期维护措施,所以这种作法效果并不显著。用镀锌、喷铝等消极作法,其成本和效果也不太理想。近年来冶金行业采用在冶炼中加入适量的磷、铜、铬和镍,形成耐腐蚀的合金钢,能在表面上形成致密的防锈层,起到隔离覆盖作用,不失为一种积极作法。

2.3 火灾

众所周知,钢材性能随温度升降而变化,耐温性较差,当温度达到430-540℃之间时,钢材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将急剧下降,失去承载能力。用耐火材料对钢结构进行必要的维护,是钢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原地垂直塌落,形成“扁饼”效应。这起震惊世界的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火灾。建筑物的耐火能力取决于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好坏,在火灾发生时其承载能力应能延续一定时间,使人们能安全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目前钢结构用钢尽量采用耐火高强度钢,例如15MnV钢就是在16Mn钢的基础上加人适量的钒(0.04%-0.12%),可使钢的高温硬度提高。另一方面应采用高效防腐涂料,特别是防火防腐合一的涂料。

【参考文献】

[1]施米德,陈婉。体系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46-50。

[2]雷宏钢。钢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32~46。

上一篇:论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文化特性 下一篇:回盲部憩室误诊为阑尾炎一例报道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