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培养质最真实性评价的研究

时间:2022-09-28 11:32:52

大学生培养质最真实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真实性评价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以实际任务为基础的评价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真实性评价检验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其具备的相应程度和水平。CDIO教育模式强调通过新的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有助于我们建立大学生真实评价体系。

[关键词]培养质量:CDIO:真实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03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05-02

[本刊网址] http://

一、前言

大学生培养质量真实性评价源于美国,绝大部分真实性评价研究也都集中在美国,因此该项研究基本都以美国文献的研究为主。我国大部分真实性评价研究主要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出发,阐述真实性评价对于人性的尊重及其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方面具备的优越性,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部分研究人员从教学的角度探讨真实性评价,研究主要彻重在真实性教学方面。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对真实性评价的概念和起源以及该评价与其他评价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对真实性评价的相关理论以及真实性评价的价值理念、现代教育观和学生观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

真实性评价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并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以实际任务为基础的评价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与以往传统评价不同的是,真实性评价具备更加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化的评价内容等特点。真实性评价检验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其具备的相应程度和水平。该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操作过程中,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执行力。真实性评价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确定具体的评价原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内容。

3.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结合全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全面提高各高校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CDIO理念为指导,对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评价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二、CDIO简介

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本世纪初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出来CDIO教育模式。“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培养方案要求以全面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方面达到设定目标。

CDIO教育模式理念强调通过新的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真实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CDIO有助于我们建立大学生培养质量真实评价体系,不仅能指导我们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及创新型的当代大学生,还能使其具有独立思考、敏锐观察和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实际工作等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基于CDIO理念界定大学生培养质量真实性评价原则、内容及方式

(一)基于CDIO理念界定真实性评价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分数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进而导致教师为了评价学生而教,学生则为了教师评价而学,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评价意识和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意识。我国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评价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大学生培养质量真实性评价也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评价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人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不再以试卷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而是以学生在课堂或实践活动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思维和不断追求新知识能力等为衡量标准。

第二,坚持“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要求“评价标准不再以学生的个人表现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而是以学生在课堂或实践活动中是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当今社会,学生身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靠个人打拼已基本无法高效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社会的种种变化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团体内成员彼此依赖、互相关联、协调合作,来解决团队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协调,进而有效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激发出不可思议的潜力,而且团队合作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情感态度及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

(二)基于CDIO理念设计真实性评价内容

CDIO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在教学评价中要考虑情景因素。“高校中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特定的背景,需要参照学校的目标、院系的目标,并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理解、技能和态度等。”因此,真实性评价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发展质量。CDIO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某一领域的社交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CDIO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搜集、运用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同他人的合作交流,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体现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典型特征。教师直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真实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2.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CDIO大纲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各种实践、操作与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实际操作性强,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学生必须从纯粹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获取学习和理解的动力。学生不但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还应根据CDIO大纲的要求,既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教师通过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能力。CDIO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构建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策略。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动力,促使新老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经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践或真正的实践环境中,通过实际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来实现经验的提升。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学习的合作性以及学生发挥的独创性是真实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协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情感、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诸多方面的总和。

(三)基于CDIO理念制定真实性评价方法

在CDIO大纲的指导下,制定大学生培养质量真实性评价的方法,要强调对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本人、企业代表和相应的社会人员,还应包括学生。针对评价主体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克服僵化统一的评价模式,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团队成员互相评价等形式鼓励学生由被评价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评价方法多样化和分析视角多元化。有效的评价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多点采集,多角度分析。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从多个来源收集评价的有效信息,对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

课堂观察是评价的关键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学习成效,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观察全面而客观的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质量,并及时给学生以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自评对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CDIO教学模式下既是培养质量评价的客体又是主体。学生的自评通过学生学习体会备忘录撰写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体会备忘录包括:学习效果和达成目标的标志,个人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是如何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的,一定要有能够说明学习方法有效性的例证和之后的学习改进计划等内容。

聆听其他学生的建议对培养质量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方的建议可能更为客观,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到相关领域会更有帮助。

四、结束语

CDIO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两种能力――”做事”和”做成事”。CDIO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力的不断提高。“该能力不仅是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包括团队合作、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即: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其他成员共享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摸索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l][美]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l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3,185.

[2]志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0(4):5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18.

[4]戴屹,顾琴轩.国外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综述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7):45.

上一篇: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之殇 下一篇: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