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初探

时间:2022-09-28 11:17:23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初探

摘要:在我国,随着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不断完善的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公司治理,特别是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视为公司治理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强化。但从当前企业的实践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构建与完善面临着巨大阻力,如缺失的控制环境、不健全的控制评估机制。文中将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深剖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措施

继2008年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指引》),明确指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三大分类:应用、评价与审计指引;同时对内部环境、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充分表明了我国从国家层面上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但从现状看,企业没有对内部控制规范达成一致的薄弱点意识,以致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存在各种迥异的观点。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构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三个主要难点

(一)不健全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1.目前各企业的风险评估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企业除了面临财务风险外,呈现出风险多样化特点。依据相关研究,只有大约二分之一的企业公_其风险评估内容,但大多相对简单;另外一半的企业根本没有披露过任何关于其风险评估的相关信息。就目前而言,已经进行风险评估的企业能获取的风险评估信息不一定有效、准确,大多只是形式。

2.在我国,上市企业难以遵守上交所与深交所规定的单独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这是由于企业权衡成本和权益所致,如果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的具体状况,很有可能出现连续性的投资问题。因此,很多上市企业只对其内部控制只是做做形式,而很少不会透露实质内容。

(二)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不完善的监督与控制体系

1.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内部控制环境缺失的时期,集权现象是长期存在的,企业的董事会制度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致企业决策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企业文化的作用力很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以致员工们没有对企业形成认同感与归属感,可见,企业没能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气氛。

2.不完善的监督与控制体系

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中,普遍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现象,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都是同级部门,内部控制效果不佳。内部控制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必须实施动态监督,一旦财务部门未得到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督与管理,资金链就难以发挥有效的风险管控作用。

②企业的控制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很多企业未能跟进时代的步伐,目前仍然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先进的内部控制规范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中难以立足,而成为空谈。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尚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标准不一致,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实现。

(三)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低

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尚处于弱势阶段,存在众多严重的问题,如会计员信息不真实、奖惩制度不够规范。

1.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影响企业员工们的凝聚力,内部控制分散性过于强;

2.一个企业的形象取决于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素质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可见,对内部控制进行培训是不可或缺的;

3.企业人才的密度直接取决于企业的招聘,拥有优秀的管理者,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巨大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三大主要改进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三大主要改进措施为:审计机制、环境优化与人力资源,具体分析如下:

(一)建立并且完善风险导向制度,增强现场审计和监督力度

1.建立并且完善风险导向制度,增强现场审计和监督力度,需以经济审计为切入点,一步一步推进审计、监督直到实现全面覆盖;需扭转只重视事后监督的局面,一步一步将事后监督转向事中、事前监督,使经济监督长效化、动态化,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及其操作流程,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以业务作为主线,将重点业务与重点机构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风险作导向,将重点领域与重要环节视为重中之重,并且实事求是,落实到具体实际,有针对性的配备出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满足不同业务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岗位性质与不同地域的需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其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2.加大信息科技全面风险审计的力度,目前处于高速运转的互联网时代,重视企业核心设施设备的运维、信息安全、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建设、信息科技的外包等方面,加强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控力度,进一步优化状况、执行效果和风险状况的审计过程。

3.做好企业常规审计监督工作,结合业务的具体实际,真实考评与审计各项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评价完成情况,做到客观、公正与真实,遵循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行规,实现平稳发展。加强流动风险审计工作,增强检查与监督力度,对流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及时化解,从而加强对流动风险的预防。

(二)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创新审计工作的机制

1.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情况及所占有的市场优势,并做出明确的定位,通过SWOT分析方法,在充分认识自身前提下,制定出明析、准确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建设与有效管理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权力,从而将因集权带来的风险发生概率。

2.对审计工作机制进行创新,逐步提高审计效果

①强化信息科技的创新力度。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转变为规范式管理模式,一些企业正处在供应链的集中化管理时期,另一些企业已开展个性化管理模式。从“互联网+”可看出,企业更加注重创新信息科技,扩大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建立一个业务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检测。积极改进企业审计监督系统,设立数据审计模型,建立起“数据+模型分析”的数据化审计形式,做到精确审计和重点审计“双管齐下”,实现监控的动态性与实时性。

②积极创新审计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审计部门同业务部门之间检查成果的共享机制,达到双方的有效互补,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优势的优化与整合,双方共同对项目进行检查,使监督合力形成。

(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1.加强人力资源的职业素质与素养,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纳入人力绩效激励,进行科学且高效的奖惩制,加强对绩效制度、财务信息真实性等防范。

2.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除了重视对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将企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强化视为重中之重,同一时期,可通过“旧人带新人”的方式加强培训的效果。

3.建立严格的招聘制度,视企业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流程,为企业岗位招聘适合的人员,同时实施惩罚制度,加大对那些不按规范招聘的人员的惩罚力度。

4.不断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与监事会等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完善授权制度,以增强独立性。

三、总结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做了很多努力,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健全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不完善的监督与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低。从2010年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开始,内部控制规范被划分得越来越详细了,对指导企业构建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起着积极的作用。文中通过深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着重提出三大改进措施:审计机制、环境优化与人力资源。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笔者难以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做详细的解释与分析,也未将改进措施全面提出来,希望读者在谅解,笔者将在后续研究进一步做补充。

参考文献:

[1]周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务探索[J].当代经济,2016.

[2]黄秀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

[3]孙长峰.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体系构建的作用[J].河北企业,2016.

(作者单位:佛山市广华会计师事务所)

上一篇:树立自信心态 促进健康成长 下一篇:浅析数字媒体对动漫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