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9-28 10:44:40

浅谈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加强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对建筑企业竞争能力、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管理正趋于国际化和信息化。这种趋势将使企业更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有效管理方法,来加强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对目前建筑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探求如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加强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各业务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此项目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比如某项目因技术人员提出科学经济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几十万元支出,如对此不进行表彰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2.调整和管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

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要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3.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有些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如何处理工程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本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不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降低工程的质量水平,导致工程项目亏损。

总之,加强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必然结出丰硕成果。

上一篇:浅析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小议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