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10:31:2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和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决策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导致经济犯罪。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是评价整个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亦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问题 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情况,生成符合各经济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主体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报告,供各经济利益相关者决策之需。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虽然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正朝着严密化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人钻空子不真实、非客观地反映经济事实,致使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1.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

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错误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不当。

2.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导致经济犯罪、滋生腐败

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例如,账实不清,收入不报,虚增费用等行为将会使公共财物遭受巨大损失。

3.夸大会计信息失真利得,促成行业不正之风

由于虚报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利得,使企业管理当局不仅不总结虚报信息的过错,反而对有直接或间接过错的会计人员进行嘉奖,委以重任,使会计人员把虚报、谎报会计信息当作一种专业能力去追求。这种行业的不良风会使会计信息质失真。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对策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双管齐下,才能奏效。

(1)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思想道德、法制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教育等方面采取对策。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对企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有的责任。

2.加强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3.健全法制建设和重视法制宣传教育

《会计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武器,因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4.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企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在组织内部应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再次,必须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减少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为避免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一旦发现企业弄虚作假,必须严厉处罚。

1.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坚持奖罚分明,对做假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惩;相反对坚持财务会计制度、坚持原则的人员要适时进行奖励。

2.不断完善专业的监督机制

在市场竞争和局部利益驱动下,财政、税务、银行等专业监督出现了所弱趋势。因此,不断完善专业监督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提高专业监督者本身的素质。

3.进一步健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协调有序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实行会计监督分层负责制。

4.做好会计报表附注的批露

会计报表所批露的信息只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那部分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减少这种由于信息不足而产生的模糊性,就有必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有关的问题进行批露,补充会计报表所存在的不足。

5.做好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应做好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政策的选定工作,并坚持一贯性原则,一经选定,其有关的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就不得任意改变。只有保证了一贯性原则,才能够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充分可比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能够正确地理解有关信息,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各种社会问题在会计领域综合反映。总之,我们要树立长久治理的观念,争取标本兼治,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健全法制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我们深信,治理整顿后的会计工作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方献:

[1]仇俊林、范晓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6月第1版

[2]贺建青.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04)

[3]王晓智.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2(18)

作者简介:韩佳丽(1990-) 女,重庆市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本科

上一篇:文化市场监管实质浅析 下一篇:基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银行制度激励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