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云南省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8 10:14:55

信息技术支持下云南省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教师的素质状况与教育教学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相关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我省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与问题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选择了云南省的1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昆明地区的8所高职院校和地州的2所高职院校。从学校所属行业类别来说,包括农业、林业、交通、司法、国防、机电、综合等行业。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云南省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学校随机抽取教师。共发放问卷184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回收率为95.1%,有效率为93.5%。本次调查的范围主要以专职学科教师为主,这样有利于了解我省高职教育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年龄分布范围较广,从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师到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中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采用无记名方式。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主,并增加了开放性问题,使调查对象能够自由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知,近年来云南省高职院校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了政府、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弱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且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其中96.7%的教师已经掌握了两种以上的操作技能,而至少掌握一种操作技能的教师已经达到99.4%。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把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较弱。

表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表2、3中的数据及对于部分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想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自己的教学,但半数以上的教师对自己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心不足,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如何让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还有的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太多,而教学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有时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方式。

表2 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表3 教学中应用技术时是否有自信

从对于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是怎样将已经掌握的基本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涉及到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这也是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机会不充分

分析问卷的数据,以及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机会很少,有的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

表4 教师参加信息化能力培训的次数

笔者在问卷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请教师对本次调查提出补充意见。从回答的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希望能增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机会,以此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水平。

在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希望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由于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很多想通过技术来表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难以实现。因此,希望以后能多参加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

(三)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教师所参加过的教育培训中,存在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的现象,而且培训的形式呆板,培训方式需要改进。

1.教育培训内容需要改进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参加过的培训满意度不高,认为曾参加过的培训对教学工作“绝大部分有很大裨益”只占了26.7%,认为“有些有一定促进”占了61.0%,认为“绝大部分没有作用”的占了11.6%。对于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表6所示,有34.3%的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脱节”,有32.0%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呆板”,只有19.2%的教师认为“没有问题,很好”。以上数据说明,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联系不紧密,内容需要进行更新。

表5 参加过的培训对于教学工作的作用

表6 参加过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那么教师们到底希望通过培训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呢?从调查的结果显示,有77.3%的教师希望能获得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和技术,有55.2%的教师希望获得有关“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我们知道,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在教学过程中有想应用技术的想法,却很难做到应用自如,技术的应用不象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方式来的得心应手。这些数据表明,原有的培训内容已经不能跟上教师发展的需要,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所急需要解决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表7 希望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表8 培训方法与培训途径

从表8的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化培训的方法途径主要以有经验的培训者提供面对面的课程为主(55.8%),这样单一的培训方式和途径给教师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固定培训时间很难保证教师有时间去参加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方式使教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率不高,且很难照顾到教师的个别需要。

(四)教育信息资源严重缺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教育信息资源严重缺乏,这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制约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活动。高职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库的整合。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校、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二是资源的可用性不高。目前大部分厂商仍以资源数据量大作为卖点,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三是资源的更新。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调技术型和应用型知识,这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周期短,使资源库需要经常进行更新。高职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弱,也是资源更新困难的一个原因。因此,高职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是高职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4.1

[2]高玉鹏.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天津大学,2006.5

[3]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03.8

[4]王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将跨越式前进.信息技术教育,2006.1

作者简介:

杨锐,1974.11,女,云南,硕士研究生,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试论英语隐喻与词汇教学 下一篇:浅议技校英语课堂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