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质量综述

时间:2022-09-28 10:06:41

远程教育质量综述

一、远程教育质量的内涵

(一)服务论

这种观点认为要想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远程教育的服务。它深受英国开放大学西沃特等人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也颇有市场。有的学者把远程教育的“服务”和“质量”合而称之“服务质量”,指服务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和[3]。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要“践行服务的理念,以教学质量为支撑,以服务质量求发展”[4]。它们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即质量的思想,都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和评价服务质量的主体。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应把远程教育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理论加以研究,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匮乏。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服务被修改为“教育云服务”。

(二)立法论

要想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必须给予它们充分的法理地位,通过远程教育立法提高其社会地位。佘质斌从法学的视角认为应当颁布《网络教育法》,内容包括“学历教育、学习形式、专业设置、学历教育招生计划、学历教育学生入学资格、教师教学资格、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学历教育课程考试、网络教育学校年报年检和评估制度、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法律责任等。”[5]他的主导思想是防止教育资源被无偿占有,保护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确保远程教育的声誉。

(三)系统论

要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不能从某个环节入手,应当从整体上着眼,做到各个教学环节协调发展。有学者认为:“我们应从系统观的角度建立质量保障的体系架构,着眼于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机制,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符合于实际的情况。”[6]实际上他强调宏观政策调控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影响。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包含相互关联的诸多要素。早在1997年英国的丹尼尔就提出评价远程教育质量的四个标准,即建校历史、排斥性入学、人际交流、教育资源[7]。丁兴富又结合中国远程教育实际详细地阐述了这四个方面。教育质量保障不能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

(四)发展论

这种观点是从社会需要出发的,强调社会不断发展,远程教育的质量标准也要相应变化。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市场。有学者认为:“远程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对远程教育质量观的认识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不可孤立地看待。”质量观就是要与时俱进。基本观点是①发展是质量的前提,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谈质量;②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主题梳理正确的质量观,兼顾质与量的同时,要有所侧重;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④强调质量的渐进,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质量[1]。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讲规模效益,粗放式经营。在当前高考生源下降的情况下,这种发展观缺乏生存的空间,不利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

二、远程教育质量内部因素

远程教育的质量无外乎教育外部和内部的两大因素。外部是主要的,内部是次要的。

(一)质量意识

应当说远程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学界一定关注,然而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于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相对还是不足。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共收录了178篇论文,有关远程教育质量的只有4篇,仅占总篇数的2.3%。2011年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了172篇论文,有关远程教育质量的也只有2篇,占总数的1.2%。在中国知网中,2009年是远程教育质量方面论文最多的一年。无独有偶,2010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远距离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并出版了一本论文集《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五集)》,共收录了26篇获奖论文,其中只有1篇是关于教育质量的,题为《农户需求因素对农民培训绩效影响调查分析》,占论文总数的3.9%。我们必须加强远程教育的质量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其实际质量。

(二)入学门槛

招生问题是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大问题。如果学生数很少,学校也不敢提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招生问题的关键是用人体制、招聘体制和培训政策。董世龙、童俊敏等指出,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求学者采取“宽进严出”的入学方式,但在采取“宽进”的同时仍要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对于高升专的学生,应当要求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对于专升本的学生,应当要求具有大专学历,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基本条件,保障生源质量,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三)淘汰机制

任何时候任何高等学校要想保证教育质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淘汰率。否则,教育质量就是空谈。英国的开放大学质量很好,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率很低。据学者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目前毕业率仅为22%,是英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率(82%)的1/4左右,是业余高等教育毕业率(39%)的一半左右[9]。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如果严格要求,生源就难以保证,辍学率就会上升。如果放松要求,宽进宽出,教育质量又难以保证。反过来,教育质量不高,长远看生源又会减少。因此,在生源与质量方面,应当强调质量,否则生源终究会流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八章“继续教育”中强调:“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换言之,要保持适当的淘汰率。我认为毕业率应当控制在50%左右。

(四)支助服务

根据中国知网,这五年研究远程教育“支助服务”的文献有27篇。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重点在研究支助服务的意义和方法,尤其是网络服务。但是要想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要加强面授的时间和次数。瑞典的霍姆伯格采用了“不连续的面授”来定义远程教育。有学者在调查农民远程教育媒体选择的时候发现,18.69%选择广播和电视,占主导地位的是“现代教育媒体+面授辅导+实践教学”[10]。在当前现代通信技术条件下,面授未必一定是真实的面对面教学,也可以是网络视频的面对面。美国2009年对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在线学习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面授教学的学生[11]。通过技术的进步来保障远程教育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加强网上的面授时间和次数,增加网上师生互动,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三、远程教育质量外部因素

(一)招生市场

由于招生难和高考生源下降,远程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成人高校之间都产生了恶性竞争。这种情况早在1999年高考扩招以后就已经出现,近年来不断加重。我国高校扩招以后,生源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远程高等教育生源不足。浙江大学一位学者指出:“有些院校为迎合一些考生的投机心理来争取生源,采取了不符合国家政策和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招生和教育形式。如远程教育办学商业化,个人中介扰乱正常的教育竞争,违规设立合作办学点,学生不学习不参加考试也能顺利毕业获取文凭等”[12],如打出“入学百分百毕业”、“一年包拿毕业证书”等虚假承诺欺骗学员。2011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也明确“严肃查处在招生工作中乱发广告、乱招生、乱承诺、乱收费、冒名和诈骗招生”行为,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监控机制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教授者在时空上是相对分离的。学生可以在异地进行学习,在家里完成作业,这种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分离,老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再加上有的同学自律能力较差,所以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虽然目前很多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对远程教育质量监控很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出一套高效的教学监控机制,以保证和促进现代远程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已责令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5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停止网络教育招生,2011年68所网络学院依然有这几所高校,说明外部监管力度不大。应当动态地调整网络学院的数量和学校。

(三)教育层次

办学层次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我国政策环境造成的,属于远程教育的外部因素。英国开放大学有学士科目19个,硕士科目20个,以及博士科目9个,具备了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13]。2012年最新的排名显示,英国各大学当中开放大学的学生满意程度最高,这与其具有较高的学位授予权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国的电大在世界上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层次却最低。这直接影响到生源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其办学质量。尽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有研究生层次,但属于联办。今后,至少要独立开办大学本科层次,长远看要有硕士博士学位层次。

(四)自主办学

外部政策环境对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一方面学位毕业证发放权和学位授予权。201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和上海等5所电大更名为“开放大学”。其中,一个重要政策就是获得颁发专科毕业证的自。这也是很多电大争相竟办的重要原因。这样,才能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同时争取自己的教学管理权。开放大学的办学自还应当废除以往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垂直领导的体制,扩大地方开放大学的办学自,重点是在专业设置上避免雷同,减少校外学习中心的同质竞争。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可能是以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存在问题根源之一。总之,近五年来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还存在问题。远程教育质量与规模是一对矛盾,规模越大,质量越低。要想保证质量,必须适当控制规模。尤其是在当今高考生源下降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不管是现在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还是正在和将要推行的开放大学,如果不重视教育质量,可能就面临萎缩甚至灭亡的危险。今后开放大学是要开放,但是不能降低门槛,更不能取消门槛。

作者:黄立志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

上一篇:少数民族远程教育论文 下一篇:成才视域下养成教育论文